高中研究性學習研究總結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訓練其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思維的目的和方向以及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高中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很有益處。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隨著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全新的必修課程擺在了我們面前。這是新頒佈實施的生物教學大綱的亮點,也是走向21世紀的生物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性學習”對今天的生物教育會帶來哪些影響?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具體地落實?值得我們去思考、探索和實踐。

  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前提,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為研究主題,通過個人或小組活動方式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在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限於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其發展”的目的。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本教研組積極組織教師在課堂教學、競賽輔導和科技活動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

  一、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實踐

  1、初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教研組全體教師在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通過不同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法的比較以及教師間“研究性學習”教學實踐的交流,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即: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查閱文獻資料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討論評價拓展延伸。如在講授有關激素的功能時,首先給學生提供與激素有關的常見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症狀,要求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得出甲狀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長激素的生理功能。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與三種激素有關的實驗設計、結果預測和推理,以驗證從分析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否準確。最後,要求學生利用得出的結論來說明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精心設疑。設問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內容,或是重點內容,或是研究某一問題的線索,也可以是某一實驗現象。問題出現的形式,我們常用鏈狀遞進,問題的出現一個緊扣一個,思維過程象剝筍一樣,直到問題的解決。另一種常用的設問形式是點狀發散,由一箇中心問題派生出許多小問題,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具有開放性。一般提出問題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教材和討論,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問題的結論並加以解釋,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在全市範圍內開設有關“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性別決定及伴性遺傳”等內容的“研究性學習”公開課,受到好評。

  2、結合教材內容,每章制定研究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的特徵,它強調綜合性,課堂形式的教學由於受時間和內容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具體實踐中,給學生一些研究性的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根據每一章教學內容,制定相關的研究性課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課題並進行相應的研究。比如結合高二《生物》第一章《細胞》,我們制定“組織培養”的研究性課題;第五章《遺傳和變異》則制定了“人類遺傳性狀的調查”的研究課題,等等。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研究與調查,將結果寫成相應的論文。《黃瓜的組織培養》、《人類遺傳性狀調查》兩篇論文獲得杭州市小論文比賽二等獎。

  以上是我們在生物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實踐和思考。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實踐和完善,這也是對生物教師的一種挑戰。同時,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進行應根據內容處理好幾個關係。首先,教學進度如何保證的問題。學生存在差異,由於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問題的探究要循序漸進,切合實際,把握好度。其次,知識點如何落實的問題。研究性學習由於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易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繫統,為此我們建立了自己的題庫,以習題的方式,將知識多方位綜合來彌補其不足,通過必要的檢測幫助學生查詢知識的缺陷,以專題練習的形式進行反饋、鞏固。再次,內容決定形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研究性學習。

  篇二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詢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採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於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並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資訊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篇三

  研究性學習,是我們上高一時新接觸的科目,帶著好奇,我們選課題、找資料、請教導師,最後寫論文、得成果。在這短短的一年中,同學們收穫頗豐,表現較為突出的四個小組為同學們進行了精彩的展示。

  高一9班的同學揭開了附中古棗樹死因之謎,高一10班介紹了他們對汽車油耗的研究,高一9班同學做了附中教室空間色彩搭配設計,高一10班同學復原了耬車這種古老的農具。

  此外,還頒發了最佳創意獎、最佳論文獎、最佳結題報告獎和突出貢獻個人獎。

  研究問題,我們一絲不苟;參與討論,我們積極主動;遇到困難,我們不氣不餒。一年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們不僅探究出論題,也收穫了同學間協作的快樂,可謂是碩果累累。這一年的研究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是這種刨根問底的研究精神和同學們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意識我們會繼續保持,讓我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變得更加充實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