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必看故事

  創業活動是人類商品生產活動中的最高層次的複雜勞動形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等都表現出了愈來愈緊密的聯絡。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獨臂大學生創業賣茶 年銷售額達5萬元

  “我希望把家鄉的茶葉推廣到全國。”為了還清家庭債務,高二時,獨臂學子李木桂便主動輟學,下海經商。2010年,通過努力,李木桂被江西科技學院錄取,開始了在校賣茶的創業生涯。

  ***10月,李木桂出生在福建安溪感德鎮龍通村,一個盛產茶葉的地方。由於家境貧困,家中又已有三子,先天左臂缺失的李木桂在出生時就險遭遺棄,幸虧爺爺大力阻攔,才得以留在父母身邊。

  李木桂的父母都是農民,早期種植水稻,由於後來茶葉在市場上逐漸吃香,李木桂一家就開始種植茶葉,並與同村人合夥做起了生意。2007年,在李木桂念高二時,因合夥人經營不善,連累李木桂父親欠下近20萬元鉅款,更不幸的是,父親還被檢查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家裡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幫助父親分擔重擔,從小成績優秀的李木桂便主動輟學,下海經商。年僅18歲的他拿著1000元錢隻身來到了廣州等地推銷茶葉,“當時快餐4元錢一份,合租一個床位要15元,那1000元錢我熬過了一個多月,實在沒錢了就住橋洞。”

  在推銷茶葉的那段日子,李木桂吃盡了苦頭,“他們看我是小孩,即使交易成功,很多客戶也一直拖著不給錢。”李木桂告訴記者,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第一次在客戶面前哭,“有一個客戶一直拖欠款項,還很凶,我不敢跟他說話只能跟著他,跟了好幾天,覺得委屈就哭了出來,他可能也是看到一個男孩子哭了覺得不容易,就把錢給我了。”

  生活的艱辛讓李木桂認識到,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命運。經過兩次高考,2010年,李木桂被江西科技學院錄取。

  “我獨立習慣了,不喜歡找家裡要錢。”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每年8、9月份家鄉茶葉上市的時候,李木桂就讓家人將茶葉郵寄到學校進行售賣。

  “最好的時候,一個季度能賣到200斤。”李木桂告訴記者,平均下來,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3萬元至5萬元。

  創業的同時,李木桂同樣兼顧學習,雖未到畢業季,但已經接到了來自北京、山東、福建三個地方的上崗通知書。11月8日左右,李木桂將去北京一家銷售公司擔任網路營銷部副經理一職。

  李木桂告訴記者,去北京工作能學到很多關於網路營銷方面的知識,將來自己就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更好地將家鄉的茶葉推廣到全國,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2:陳慧超的80後大學生創業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於浙江湖州,本科學歷,來澄創業初期,一個外鄉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在此無依無靠,白手起家,面對人們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堅毅和執著,漸漸感動著周圍的人,並逐漸成長為一位在行業內小有名氣的標誌者,他就是江陰市極地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來”,陳慧超所走過的創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相反,充滿了荊棘,但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個腳印,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一、艱苦童年,生活磨礪不屈性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陳慧超的創業故事和他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十多歲時因為家庭經濟的變故,便開始承擔起生活的擔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訓練中被戶外拓展這個行業深深吸引,於是獨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師。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棄了中石化的實習機會,揣著從同學那借來的8000元錢去了北京,學習並考取了國家級拓展培訓師***中級***證書,還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在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後,他帶著滿懷激情來澄創業。然而由於資金有限、經驗不足,他到處碰壁,多次窮途末路,幾乎到了飯都吃不上的境地。出於生活壓力,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創業夢想從事銷售工作。靠著用心加勤奮,他的業績經常是公司第一。當資金開始有所積累,社會經驗也日益豐富,不屈的他在參加完江陰SYB創業培訓後,毅然辭職,在租住的臥室裡踏上了第二次創業征程。

  二、踏實實幹,辛苦付出嶄露頭角

  創立公司之初,沒有團隊、資金不足、市場無序是他面臨的三大問題。陳慧超透過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並通過自己的所學和之前的工作經驗,從基層、管理層等多方面為企業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訓練課程,獲得了企事業單位的認可,並從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江陰拓展訓練的新局面,在江陰不論是極地營品牌還是陳慧超本人都已成為行業新銳。而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從無錫、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煙臺等地慕名而來,加入到極地營的品牌旗下。目前,極地營品牌已有山東煙臺和浙江湖州兩地正式加盟,舟山極地營也正在積極地籌備中。

  三、開拓創新,企業不斷做強做大

  隨著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各企事業單位越來越關注員工團隊成長,良好的大環境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奮鬥,極地營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著同樣夢想的團隊成員,還與全國多家基地、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此外,創新經營模式使企業的架構經過幾年的發展逐漸成熟。2012年10月,與長三角人力資源網合資,建立第一個國內拓展行業線上交流學習平臺——中國拓展師網。至今公司已服務江陰企事業100多家,累計培訓人數達到5000多人次。

  四、熱心公益,努力回饋感恩社會

  “企業來源於社會,理應奉獻社會。”這是陳慧超奉行的企業發展宗旨,也是極地營企業文化之一。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他也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參與了“愛心媽媽”、“成長心連心”等關注孤兒和困難家庭的資助活動,參加了江陰義工隊、江陰紅十字會的志願者活動,為他們提供公益諮詢與培訓服務。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勵在創業路上的青年,幫助外來人員和下崗職工到客戶單位實現再就業。

  這就是自強不息、奮進不止的陳慧超。他總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周圍的人,昔日稚嫩大學生,今朝豪情暢大志!在寬廣的事業平臺上,他自信地向人們闡述著自己的理念,以其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為人們帶去無限動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堅強與汗水,書寫著一個年輕人的熱血青春!

  3:90後大學生“玩”成“百萬富翁”

  現在大學生創業成功者也不少,看看下面的案例是怎麼玩出百萬財富的。都說玩物喪志,90後大學生李錚一路“玩”手機,卻“玩”出創業之路。他剛剛走出大學校園,就擁有兩家智慧手機體驗店,成了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同學們稱道李錚“頭腦靈活”,一些人卻質疑其“小有成就”實為“大學生不務正業”。“他們以為我大學期間都在開店掙錢,實際並非無此。”剛剛畢業於福建泉州師範學院軟體學院的李錚說,“大學生活為我的創業打開了一扇窗,而隨後的創業之路也得到了老師們的指點。”

  李錚的創業靈感來自於專業和興趣的結合。“我從小就喜歡電子產品,大學裡,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各種品牌的智慧手機,一年拆機裝機的手機有30部左右。”李錚一邊指著一款手機的零件位置,一邊告訴記者,“現在許多手機我不用拆開就知道有多少個零件,每個零件在什麼位置。”

  “興趣畢竟歸興趣,最終讓我產生開店想法的還是得益於我的專業和學校所倡導的‘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李錚說,“我學的是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我慢慢從中找到的契合點,就是手機與數碼動漫設計的結合。”

  有了靈感,李錚在大一和大二期間,一邊用心聽學校的專業知識課,一邊利用課餘時間,在各種手機體驗店裡做兼職,和顧客交流各種手機操作經驗。“目前的手機體驗店大多是低端的,我有大學專業的優勢,自己可以製作各類視訊給顧客看,可以開一家高階手機體驗店。”李錚發現了手機體驗店的新商機。

  2011年7月,和同學們一起進入大三實習期的李錚覺得時機成熟,便籌措了十餘萬元,在家鄉廈門市海滄區開了一家30多平方米的“西豆數碼”智慧手機體驗店。

  在李錚的小店裡,不斷滾動播放著各類產品簡介的視訊。“一些是我網上找到的,一些是我自己製作的。”李錚說。

  周到的服務和更多的顧客體驗讓李錚的小店生意火爆。2012年4月,李錚又開了第二家手機體驗店,面積90多平方米。“第二家店目前也步入了正軌,我正考慮開第三家店。”李錚信心滿滿。

  “在這麼多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例子中,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也想告訴同學們,人生要有夢想,更要做一個實現夢想的踐行者。”李錚說。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