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語文說課稿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賈平凹。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賈平凹。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刻,筆調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控。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瞭。在細緻的心理描寫中表現童趣,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孩子們心理變化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而開放式的文章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風箏》這篇課文位於第三單元,此單元的主題為“心中的秋天”。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裡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並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為語文園地裡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裡的快樂”作一些鋪墊;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3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詞語。
二、說學情
三年級第一學期是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的階段,是閱讀能力形成的一個轉型期,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但是由於學生的年齡侷限性,對於閱讀理解的深刻程度還有所欠缺,對於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體會內心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文中描寫的事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喜歡閱讀的文字。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角色體驗的形式品讀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風箏》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
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較好地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快樂”和“傷心” 的心情寫具體的。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本著樹立以“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教學中我通過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詞析句法,角色轉化等方法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能力,力求達到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二***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學習“做風箏”部分,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放風箏、找風箏”兩部分的內容;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感悟文字,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學習課文,學會積累詞句,為寫作積累詞彙,實現“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本課我預設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第二課時:感悟課文,體會“我們”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 課前談話,複習引入
1.同學們放過風箏嗎?誰願意把放風箏的情景給大家說一說?***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理念:由回憶放風箏的情景,引入課題,既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勾起了勾起他們美好的回憶,再次感受放風箏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培養學生在面對新知時,能主動尋找其現實背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複習,加深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圍繞“風箏”主要講了哪幾件事?***板書:做、放、找***
***設計理念: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既是檢測他們對上節課學習的知識掌握情況,又是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朗讀感悟,找出“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你認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哪一部分最有趣?
2.全班交流:你認為哪一部分最有趣,誰來說說?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能閱讀課文,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知課文,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三***細讀探究 體悟情感
課文主要講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敘述層次清晰,結構一目瞭然。通過這三部分內容,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變化。在教學時,我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他們在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然後由扶到放,力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合作的學習。
A.扶學第2自然段,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讓我們先來感受他們做風箏時的快樂吧。請同學們讀讀有關的自然段,看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小夥伴快樂的心情?用筆做好標記。
2.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看來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憧憬”是什麼意思?***嚮往***你是怎麼知道的?對,通過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做風箏時最憧憬什麼?
***2***是啊,我們心中充滿了美好的嚮往,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這時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
***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嗎?***依舊、仍舊、還是***你用換詞的方法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很好。
***設計理念:新課標對三年級的學習要求:“學習聯絡上下文,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一環節主要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這些方法,指導今後的學習。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指導朗讀
***1***我們開始做風箏時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雖然做出來的風箏什麼也不像,但是我們依然快活。請你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嚮往等***試著讀一讀。
***2***指名讀,讀後生評議。
***3***讓我們一起把這種興奮、嚮往的心情讀出來吧。***齊讀***
***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環節運用試讀、指名讀、齊讀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為下文的自能閱讀文字奠定基礎。***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做風箏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快活,放風箏時,我們的心情會——更快活。我們在學習第二自然段中,先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了小夥伴的心情。現在請你們運用這種方法,默讀學習三、四自然段。***自學***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一個人用手託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
***1***說說你的體會。***預設:託、牽、一緊一鬆、跑起來***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句話再讀一讀,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找同學上臺表演。
***3***指名錶演***一人讀課文,兩人表演***。學生評價。
***4***全班齊表演。
***設計理念:兒童在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把課文內容表現出來。我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去表演,使他們得到心理的滿足。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如見其景,如可觸控,從而進一步激發情感,感受放風箏的樂趣。***
除了這裡,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夥伴們的快樂?
課件出示: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喊著,在田野裡拼命地奔跑。
***1***說說你的體會。***快活地叫喊著、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叫喊什麼?
***2***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快活喊出來吧。***齊讀***
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夥伴們的心情變化?
課件出示: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1***小夥伴們的心情有了什麼樣的變化?***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2***誰能說說“大驚失色”的意思?***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3***怎麼叫千呼萬喚?***呼喚的次數多,人數多就是千呼萬喚。***他們在呼喚什麼呢?
***4***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後評議。齊讀。
***設計理念: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這一環節是在總結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通過自學,找出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夥伴們的心情變化。這一部分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C.放學第5-8自然段,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過渡:風箏飛走了,我們千呼萬喚。最後,我們找到風箏了嗎?請自學5-8自然段,體會小夥伴們找風箏的心情。
1.全班交流
***1***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裡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是啊,你體會的很好,他們傷心的哭了,你還從哪裡看出他們的傷心?
***2***理解“垂頭喪氣”
a.誰能做一下垂頭喪氣的樣子?
b.齊讀體會他們失望的心情。
課件出示:“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3.想象寫話
***1***我們找到了嗎?作者沒有給我們答案,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2***全班交流
***3***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把你剛剛說的內容寫在紙上。***提醒寫字姿勢***
***4***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文章開放式的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同樣是語言訓練的延伸,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在這裡讓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續寫文章,把所想的變成文字抒發出來,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總結回顧,朗讀全文
1.朗讀全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再次走進文中,感受他們童年的美好時光,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設計理念: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字、詞、句、段圍繞一個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根據從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心理特點,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也應引導學生先對文章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再對各部分作具體分析,最後再回到整體上進行綜合歸納,從而達到對整篇文章內容的準確感知和深入理解。***
2.總結。今天,我們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的方法學習了《風箏》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做風箏時是充滿憧憬的,放風箏時是快活的,找風箏時雖然垂頭喪氣,但也是為了尋找快樂。通過再一次讀文,我們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老師相信,在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課後,請同學們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說說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
***設計理念:為了體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理念,我設計瞭如下作業: 讓學生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說說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孩子主動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又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實現了“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七、說教學理念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還學生以“閱讀主體的地位”。據此,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快樂、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使學生擁有更多地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還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課改新理念。
《風箏》原文
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
在葦塘裡拔幾根細葦,再找來幾張紙,我們便做起風箏來。做一個蝴蝶樣的吧。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我們去放風箏。一個人用手託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鬆,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喊著,在田野裡拼命地奔跑。村裡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
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裡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裡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那是我們村的水磨坊。
“那兒找過了嗎?”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大家說。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