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答案

  抓住今天,儘可能少依賴明天去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再塑生命的人

  一 、通讀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懷,並簡要了解海倫•凱勒的生平經歷,討論:為什麼海倫稱莎莉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眼看不見,耳聽不見,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請來了家庭老師,也就是影響了海倫一生的莎莉文老師。莎莉文小時候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導下,海倫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說話了。

  莎莉文老師讓海倫親近大自然,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裡跑跳,在地裡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了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了50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十分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她的今天,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人士奔波,全心為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8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於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本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莎莉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莎莉文女士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又有科學的教育方法的老師。她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愛心,點燃了一個苦悶和寂寞的殘疾兒童心靈深處的火花,啟迪她內心深處的感情世界,幫助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稱她為“再塑生命的人”。

  二 、 仔細閱讀第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出場前鋪墊了哪些內容,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鋪墊的內容:①莎莉文老師到來的時間。準確地記錄時間,意味著重要而深刻。

  ②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預示著有不尋常的事要發生。

  ③“我”當時的狀態:憤怒、苦惱,疲倦不堪。

  ④“我”心裡期盼著“光明!光明!”

  好處:通過鋪墊,可以渲染氣氛,形成“山雨欲來”的情勢,促使讀者產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本文通過一系列的鋪墊,更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重要意義,凸顯了文章主次。

  三 、 文中有不少描寫“我”學有收穫後動作行為或心理活動的語句,畫出這些語句,體味“我”學習的艱辛和收穫的快樂。

  示例:

  ①我自豪極了,高興得臉都漲紅了,立即跑下樓去,找到母親,拼寫給她看。”

  ②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期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

  示例:知識改變了海倫的人生。我們正常人學習,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完全可以瞭解學習的內容,而既無視覺又無聽覺的殘障人士海倫只能靠手來感覺,甚至連杯和水這樣的簡單事物都分不清。由此可以想象,她的學習是多麼艱辛。但她每次學習有收穫都感到快樂無比,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這體現了海倫樂觀的學習態度,她的學有收穫與她強烈的好奇心和執著的求知慾也是分不開的。

  四、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同學交流一下。

  莎莉文老師用“水”打開了海倫智慧和情感的大門。“水”讓海倫產生了求知的慾望,獲得了生命的意識和情感,擁有了求知的無比美妙的感受。

  期待著我們能像莎莉文老師一樣,採用多種方法,用愛心啟迪我們的智慧和情感。

  ***二***

  古代詩歌四首

  一、朗讀、背誦這四首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1.《觀滄海》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分析:《觀滄海》描寫了山島、樹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滄海景象的描寫,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巨集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2.發揮你的想象,描寫“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景象。

  分析: “闊”字表現了漲潮時長江氣勢巨集偉、水面遼闊,“懸”字反映了一帆風順、行船平穩。第一句寫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第二句愈見精彩,風雖正,卻很猛,那帆也變成了弧形,正所謂“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3.《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初春景色,詩中哪些語句透露這一點?

  分析:《錢塘湖春行》善於抓住細節來表現早春的特點。如詩中的“水面初平”“早鶯”“新燕”“爭暖樹”“啄春泥”等詞語,都生動的表現了初春的景象。

  4.《天淨沙•秋思》中,富有特徵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畫面。假設你身處這樣的情境中,會有怎樣的感受?

  分析: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雅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批瘦馬緩緩行走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只能浪跡天涯吧。

  談感受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仿照下面的示例,從本課或課外找一首律詩,看看詩中有哪些上下對仗工整的詩句,說說是怎樣構成對仗的,並對詩句作簡要的賞析。

  示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野火”對“春風”,“燒”對“吹”,“不盡”對“又生”。

  “原上草”被火燒過,可根還在地下,來年春風吹過,又長出新草。表現了草頑強的生命力。

  示例: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幾處”對“誰家”,“早鶯”對“新燕”,“爭暖樹”對“啄春泥”。“亂花”對“淺草”,“漸欲”對“才能”,“迷人眼”對“沒馬蹄”。前兩句“鶯爭暖樹,燕啄春泥”,後兩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通過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展現了一幅西湖早春圖畫,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三***

  綠色蟈蟈

  一、課文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裡,作者還沒有忘記去哪觀察昆蟲。第二段寫蟬在夜裡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叫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這樣開頭好處是通過對蟬等的描寫,渲染了一種緊張而沉重的氣氛,烘托得環境氛圍,並有利於將蟈蟈與蟬作對比,充分突出蟈蟈的特徵。可見作者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二、課文從“叫聲”“外貌特徵”“食性”等方面描寫了綠色蟈蟈這種昆蟲,重點寫了蟈蟈的食物習性。

  三、示例: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兩片大翼比作紗,準確生動地寫出大翼輕盈、透明的特點。“身材優美、苗條勻稱”,作者把蟈蟈當做美麗的少女,準確生動地寫出了蟈蟈漂亮的特點,表現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和對蟈蟈的喜愛讚美之情。

  四、“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著這個問題反覆試驗和細緻觀察,最後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祕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這體現了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科學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