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第三課知識點

  高一必修一的歷史知識點是相互滲透的,歷史必修一第三課這個部分的知識也是很重要的,每個學生都必須要掌握。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一歷史必修一第三課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必修一第三課知識點

  1.漢朝的郡國並行制

  ⑴背景:漢高祖為避免重蹈秦朝速滅的覆轍,鞏固新建政權

  ⑵內容:漢初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形成郡國並行制***郡即郡縣,國即封國***

  ⑶影響:隨著分封的諸侯國權力逐漸強大,嚴重威脅了中央集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⑴三省六部及職能:中書省: 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 掌審議,負責稽核政令。尚書省: 負責執行政令。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⑵目的: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⑶評價:

  ①唐朝三省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減少決策失誤

  ②相權一分為三,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有利於皇權的加強。

  3.宋代分割宰相權力舉措***宋初設中書門下作為最高行政機構,最高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⑴措施: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

  ⑵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職權,皇帝得以總攬大權。

  4.元朝的行省制度

  ⑴目的:為了加強對遼闊疆域的管轄

  ⑵內容:

  ①全國分設十個行中書省***行省*** ,還有兩個單列的行政區劃,一是中書省直轄的“腹裡”:河北、山西、山東;一是宣政院管轄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區

  ②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區,省的最高長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制。

  ⑶意義:

  ①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②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5.我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⑴目的:網羅人才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

  ⑵選官制度:①漢朝----------察舉制

  ★依據:孝廉***才能和品德***

  ★方式:由下而上推薦

  ②魏晉南北朝時期-----九品中正制

  ★依據:士族門第

  ★影響: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選拔任人唯親,壓制人才。成為其維護政治特權的工具。

  ③隋唐時期--------科舉制

  ★隋朝建立: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唐朝:繼承並完善科舉制。

  ★意義:①它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

  ③提高了官員的素質,促進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文學的繁榮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有益於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

  ⑤以嚴格的考試方式作為選官方式,從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來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⑥後期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於創新,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必修一第三課練習題

  1. “在隋代,特別在唐代,隨著全帝國的再統一……貴族力量逐漸衰弱,他們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職業官僚所代替。”下列哪一制度促成了這一現象?

  A.九品中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舉制

  【答案】B

  2.蘇東坡說:“三代以上出於學,戰國至秦出於客,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材料中“漢以後出於郡縣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答案】B

  3.十七世紀某西方人認為“***中國***這一制度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故該制度不失為一種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該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答案】D

  【點撥】從材料“政府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中可以瞭解到,這種制度應指隋唐確立起來的科舉制,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一考試—做官三者聯絡,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

  4.讀下圖並結合所學知識,西漢和秦朝相比,中央權力機構最大的變化是

  A.出現了內外相制的權力結構

  B.擴大了以御史大夫為首的監察體系

  C.加強了三公九卿的官僚體系

  D.增強了以丞相為首的中樞機構權力

  【答案】A

  5.西漢與秦朝有直接繼承關係的重要制度是

  A.地方監察制度 B.地方行政制度 C.選官制度 D.戶籍制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