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層次展開的要義與練習

  議論文的寫作想要拿到高分,層次是特別需要分明,結構清晰的,在論證過程中也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思維過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要義點撥]

  在論說文的寫作中,我們經常採用逐層深入的寫法。所謂逐層深入,就是論說的問題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是什麼”到“為什麼”再到“怎麼辦”,即我們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論證過程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思維發展的過程。

  圍繞文章的中心論點或議論的中心問題,展開層次,逐一闡述,最後得出結論。運用層次展開的論證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論點的統帥下,確立幾個從屬於中心論點、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分論點,通過對分論點的逐一闡述,使中心論點得到深刻有力的證明。

  分層展開,按照各層***或分論點***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遞進式和並列式兩大類。

  遞進式的分層論證,其特點是分論點之間的關係不斷遞進,論證的層次向縱深展開,一層比一層深入地揭示論題的,使中心論點得到深刻的闡發,其作用是分析透徹,說理深刻。

  並列式的分層論證的特點是,論證的層次作橫向展開,分論點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也就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中心論點或論述的中心問題展開論證。並列式的各個分論點,看起來是各自獨立的,其實是緊密相關、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不論是遞進式分層展開論證,還是並列式分層展開論證,都有一個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的問題。各層的先後次序安排得合理,文章的條理就清楚,邏輯性就強,否則就思路不清,令人摸不著頭腦。

  安排層次順序的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應當根據各篇文章的寫作目的而定,一般以符合人們認識問題的過程或習慣為宜。

  [方法點津]

  1.層遞展開

  運用層遞展開方法的論說文,往往有多個論證層次,每個層次往往包含一個分論點和證明這一分論點的論據。各層次之間是一種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一層比一層深入的關係,而它們又都是為論證中心論點服務的。這樣,針對中心論點,一層深入一層地展開分析,一步進一步地深入論證,最終將這一論點論述透徹。

  例文:

  “開卷有益”小議

  李乃適

  前一階段同學們掀起了一股看武俠小說的熱潮。看看某些“啃”武俠小說“啃”得津津有味的人,筆者甚為奇怪。問其中一人“讀之何益?”答曰:“開卷有益,你難道不知道嗎?古人尚知之,況於吾輩乎?”我聽了不禁啼笑皆非。

  “開卷有益”中的“卷”,並未註明何書,好書還是壞書,這就給某些人鑽了空子。實際上,看壞書根本無益,譬如牛頓,由於受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後半生中讀了大量神學方面的書,結果一事無成,殊為可惜。其實,讀壞書不僅無益,而且有害。試想:宋太宗當年讀的若不是《太平御覽》,而是豔情詩的話,恐怕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只能同隋煬帝“並駕齊驅”了。在當今社會,因為讀壞書而走向犯罪深淵的青少年難道還少嗎?看來,只有讀好書,才能開卷有益。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那麼讀好書是否就一定開卷有益呢?也不是。《微積分》絕對可以算作好書,但若逼著小學生讀,能得到多少益處呢?《史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都是很高的,但是若讓略識“之乎”者去讀,恐怕效果也只是對牛彈琴。所以讀書還要選擇合適自己讀的書。

  讀書不光要注意讀好書,讀適合自己讀的書,而且要注意不可貪多,否則,結果只可能是“嚼不爛”,和無益也差不多。宋朝陳正文,涉獵群書,但邊讀邊忘,一事無成。一天,他向朱熹請教,朱熹告訴他:“你以後讀書,每次只讀五百字,一連讀上二三十遍。”陳正文照此辦理,日子久了,知識果然與日俱增。可見,讀書只有專心讀適合自己一類的書,才能做到開卷有益。

  讀書具有了以上幾條,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還不夠。必須用正確的思想去指導讀書。馬克思讀費爾巴哈、黑格爾等人的著作時,具體分析,吸取其精華,從而創立了嶄新的辯證唯物主義學說。與此相反,不久前社會上時興讀薩特、弗洛伊德、尼采的著作,誠然,這些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然而我們的相當一部分讀者卻不作一點分析,如同海綿吸水一般,連毒素帶養料,一古腦兒吸進去,養料沒有吸收,毒素蔓延滋長,待到吐出來時,反而更髒了些。這樣的教訓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牢記嗎?其實如果這些讀者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為指導,進行正確的鑑賞、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是完全可以“洋為中用”的。

  所以,讀書,必須讀好書,讀合適於自己讀的書,且精讀某一類書,而更重要的是用正確的思想去指導讀書。這樣,才能做到“開卷有益”。否則,不但無益,有時還貽害無窮。

  解剖:本文在論述如何才能做到“開卷有益”的過程中,先後從要“讀好書”,要“讀適合於自己讀的書”,要“精讀某一類書”,要用“正確的思想去指導讀書” 四個方面闡明瞭自己的看法,而這四個方面所採用的正是遞進式分層論述法,從而使文章論點的推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

  2.並列展開

  並列展開是開啟和擴充套件思路的重要方法,從而也是使論點得到儘量充分和完善的論證的手段。一個論點確立之後,想著可以從哪些方面論證它,把可以用來論證的方面一一聯想起來,排列出來。這樣,思路就打開了。把那些必需的方面大致上都擺出來,這樣,對論點的論證就自然是充分的、周密的或是完善的了。在並列展開的過程中,還可以用對照的形式展開分層論述,把兩種事物、意思、態度或行為有意識的加以對比,以突出證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從而達到論證的目的。

  在展開分層論述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採用什麼樣的論證結構展開分層論述,應根據寫作內容的需要以及題目或材料本身的特點和具體情況而定。無論是遞進展開、並列展開還是對照展開,都各有特點,各有長處,因而在確立論述的方法來展開分層論述時,應注意找準方法與具體寫作情況之間的最佳結合點,不可草率從事。

  二是分層不宜過多。由於受篇幅和時間的限制,論說展開的層次不能過多,否則往往會顯支離破碎,雜亂無章,反而會分散了力量,削弱了論證的效果。一般說來,以分三到四層為佳。

  例文一:

  言與行

  李焱

  言與行,常常聯絡在一起。人們常說“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見言與行的緊密關係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導;行,往往是言的實踐。

  有的人,喜歡“言”在“行”前。豪言壯語,意氣風發,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氣勢,但是,卻常常有言無行,使人只聽到“雷聲”卻不見“雨點”;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個尷尬的結局,留下笑柄。這一類喜言少行的人可謂是愛好形式,不重內容或是自負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們行動前悄無聲息,默默無聞,只有孺子牛的幹勁,卻沒有霸王的沽名釣譽,待正果修成,事物圓滿之後才放出言論,或仍是一言不發,只留待他人評說。這一類喜行少言的人可謂是實幹家,腳踏實地,認真處世,他們的“言”可

  算是一字千金,貨真價實。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們志向明確,意志堅定,態度認真,行動踏實,堅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稱之為說一不二,對自己的言論認真負責的行動者,他們與那些“大炮”們形成極鮮明的對比。

  當然,還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於沉默,甘於退化。他們毫無進取之心,冷眼觀世界,懨懨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狀,漸漸進入行屍走肉的狀態中。這類人只能被認為是在慢性自殺,消極沉淪。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對於“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註釋。從一個人對待“言”與“行”的態度就可以看到他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敗與否。

  “言”與“行”,永遠值得人們深入思考。

  解剖:本文在圍繞“言,往往是行的先導;行,往往是言的實踐”這一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過程中,分別對“言”在“行”前、“行”在“言”前、既“言”又 “行”、不“言”不“行”這四種類型加以分析評價,所採用的正是並列式分層論述法,從而使文章顯得條理分明,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