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怎樣成功的祕訣

  愛因斯坦被稱為歷史上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研究這樣一位偉人的成功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誕生在烏爾姆,這是一座位於多瑙河左岸的古老城市。愛因斯坦的父親海爾曼有數學上的天分和興趣,在斯圖加特古典中學畢業後一度想上大學,但不得不棄學經商。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與弟弟雅各布·愛因斯坦***Jacob Einstein***合辦一家生產各種電器的公司,弟弟雅各布就住在父親赫爾曼家。愛因斯坦的這位叔叔受過高等教育,是一位處於時代前沿並富有進取心的工程師,對愛因斯坦智力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四五歲時父親給愛因斯坦看一個羅盤,他對指南針特殊的性狀感到十分驚奇。這種對自然界奧祕的“驚奇”,正是他終生從事科學探索的動力。在叔叔的啟迪之下,愛因斯坦從小對動手的技術和抽象的數學都非常感興趣。10歲以後,他又受到一位每週末到他家做客的醫科大學生塔耳穆德***Max Talmud***的悉心引導,讀了一系列數學、科學和哲學書籍。他12歲自學了平面幾何,並自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認為,讀“神聖的幾何學小書”,是童年所經歷的另一種“驚奇”。他13歲時還讀了康德***Kant***的哲學名著《純粹理性批判》,並與那位醫科大學生討論書中的問題。

  二、良好的自學習慣

  《愛因斯坦自述》一文中,他說:“在12——16歲的時候,我熟悉了基礎教學,包括微積分原理。這時,我幸運地接觸到一些書,它們在邏輯嚴密性方面並不太嚴格,但是能夠簡單明瞭地突出基本思想。總的說來,這個學習確實是令人神往的;它給我的印象之深並不亞於初等幾何,好幾次達到了頂點——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無窮級數,微分和積分概念。我還幸運地從一部卓越的通俗讀物中知道了整個自然科學領域裡的主要成果和方法,這部著作***伯恩斯坦***A. Bernstein***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是一部有五、六卷的著作***幾乎完全侷限於定性的敘述,這是一部我聚精會神地閱讀了的著作。當我17歲那年作為學數學和物理學的學生進人蘇黎世工業大學時,我已經學過一些理論物理學了。在那裡,我有幾位卓越的老師***比如,胡爾維茲***A. Hurwitz***、明可夫斯基***H. Minkowski******,所以照理說,我應該在數學方面得到深造。可是我大部分時間卻是在物理實驗室裡工作,迷戀於同經驗直接接觸。其餘時間,則主要用於在家裡閱讀基爾霍夫***G. R. Kirchhoff***、亥姆霍茲***H. L. F. von Helmholtz***、赫茲***H. R. Hertz***等人的著作。”中學時代愛因斯坦就自學了高等數學、物理髮展史和康德的名著《純粹理性批判》。

  三、善於交流

  1900年秋天,愛因斯坦通過畢業考試。雖然分數是好的,又有優秀研究者的名聲,但愛因斯坦未被留在工大。1901年,愛因斯坦先後做過職業技術學的教師和私立中學的實習教師,但都失業了。1902年2月,愛因斯坦的朋友格羅斯曼通過自己的父親替愛因斯坦在瑞士首都伯爾尼專利局謀得了一個職位。為了謀生,愛因斯坦在報上刊登“私人講授數學和物理學”的廣告。幾天後就有一位工程師和一位建築師來聽課。一個月後又招來兩個大學生,一個是學哲學的索洛文***Solovine***,一個是學數學的***希特***Habicht***。他們都對科學哲學問題感興趣,與愛因斯坦志趣相投。於是他們3人每天晚上一起閱讀科學和哲學名著,也讀了一些文學作品,同時進行海闊天空、熱烈深入的討論。這項活動從1902年春天持續到1905年11月,他們戲稱為“奧林比亞學院”,對愛因斯坦早期的科學創造,產生了重大的啟發和推動作用。

  四、成功的運用數學

  愛因斯坦很早就顯露出非凡的天才,早在12歲,他就自學掌握瞭解析幾何和微積分。但愛因斯坦上大學的時候並沒有特別重視數學,他說:“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數學……我錯誤地認為,這是一個有那麼多分支的領域,一個人在它的任何一個部門中都很容易消耗掉他的全部精力。而且由於我的無知,我還以為對於一個物理學家來說,只要明晰地掌握了數學基本概念以備應用,也就很夠了;而其餘的東西,對於物理學家來說,不過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枝節問題。這是一個我後來才很難過地發現的錯誤。我的數學才能顯然還不足以使我能夠把中心的和基本的內容同那些沒有原則重要性的表面部分割槽分開來。”為了提出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後來學習了8年的數學。在提出引力論的時候,愛因斯坦的那位數學家朋友格羅斯曼幫了他大忙。

  五、精通哲學

  愛因斯坦所以能在1905年迸發出驚人的科學創造力,掀起一場物理學革命,考其原因有三。首先,是他始終保持對自然界奧祕的驚奇。對科學探索的執著,不顧任何困頓險阻,始終信守為科學奮鬥的信念和決心。其次,是他的不願隨波逐流,不願固步自封,敢於向舊傳統和任何權威挑戰的反叛精神。他生前的研究助手霍夫曼***B. Hoffmann***和祕書杜卡斯***Helen Dukas***合寫傳記《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創造者與反叛者》***Albert Einstein Creator and Rebel, 1972, Viking Press***,這個不同凡響的書名,正是對他這種精神的中肯表述。最後,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深邃的哲學探索精神,使他與同時代的物理學家相比,在思想境界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眼界更廣。正如他在逝世前5天對一位科學史家所說的,20世紀初只有少數幾個科學傢俱有哲學頭腦;而今天的物理學家幾乎全是哲學家,不過“他們都傾向於壞的哲學”。既要有哲學頭腦,又要不傾向於壞哲學,並非易事。

  六、高尚的精神境界

  愛因斯坦在《自述》一文中說:“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且,我不久就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註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於參與這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物件,那末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愛因斯坦在《論財富》一文中說:“金錢只能喚起自私自利之心,並且不可抗拒地會招致種種弊端。”

  七、治學有道

  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我感到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說明自己的信心。當1919年日蝕證明了我的推測時,我一點也不驚奇。要是這件事沒有發生,我倒會非常驚訝。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相信世界在本質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認識的這一信念,是一切科學工作的基礎。”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祕訣。他回答:“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愛因斯坦還說過“一個永不犯錯的人也不會嘗試任何新的事物”、“知識的唯一源泉是經驗”、“你要學會遊戲的規則,然後你還要比別人玩得更好”等睿智、幽默的話。從學習方法上看,愛因斯坦善於“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它許多東西撇開不管”,“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能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這樣,他就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最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與能動性的問題上。

  八、更自由的眼光

  楊振寧說:“洛倫茲有數學,但沒有物理學;龐加萊有哲學,但也沒有物理學。正是26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質疑人類關於時間的原始觀念,堅持同時性是相對的,才能從而打開了通向微觀世界的新物理之門。幾乎今天所有的物理學家都同意是愛因斯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對龐加萊和洛倫茲是否公平?要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引用懷特海***A.N. Whitehead***的話:‘科學的歷史告訴我們: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義是兩回事。每一個重要的理論都被它的發現者之前的人說過。’洛倫茲和龐加萊都沒有抓住那個時代的機遇。他們致力於當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即運動系統中的電動力學。可是他們都錯失其重點,因為他們死守著舊觀念,正如洛倫茲自己後來所說的一樣。愛因斯坦沒有錯失重點是因為他對於時空有更自由的眼光。要有自由的眼光,必須能夠同時近觀和遠看同一課題。遠距離眼光這一常用詞就顯示了保持一定距離在任何研究工作中的必要性。可是隻有遠距離眼光還不夠,必須與近距離的探索相結合。正是這種能自由調節、評價與比較遠近觀察的結果的能力形成了自由的眼光。……愛因斯坦的性格:孤持***apartness***……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單獨地、孤立地、獨自地。的確,孤持、距離、自由眼光是互相聯絡的特徵,是所有科學、藝術與文學創造活動中一個必要因素。”

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的人還:

1.關於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

2.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

3.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

4.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是

5.愛因斯坦的成功之道

6.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