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特徵與人文地理區位分析

  自然地理特徵包括位置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河流特徵、土壤特徵與植被特徵六個方面,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一、人文地理區位分析原則

  ***一***農業區位分析 ***二***工業區位分析

  ***三***城市區位分析 ***四***交通區位分析

  ***五***商業區位分析 ***六***旅遊區位分析

  1.全面性原則——綜合思維、全面眼光

  ***1***理清區位分析的要點,形成思維模式

  ①經濟位置要素——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如臨經濟區交通要道。

  ②自然區位要素——地形、氣候、土壤、水文

  ③經濟區位要素——資源、市場***腹地***、交通、勞動力、技術等

  ④社會區位要素——開發歷史、產業基礎、國家政策、民族國防

  ***2***注意從有利區位和不利區位兩個方面分析

  2.主導性原則——結合產業、尋求主體需求

農業地域列舉

主體需求

雲貴高原梯田農業

地形

青藏高原河谷農業

熱量

新疆的哈密瓜、長絨棉

光照和溫差

南方蔬菜冬季供應東北

交通運輸

花卉業

市場、水源

乳畜業

市場、多汁牧草

旅遊休閒業

環境、市場資訊

  3.因地制宜原則 ——把握區位聯絡的特殊性

  因不同的自然環境制宜;因不同的經濟環境制宜

  ***1***語言表達要因地制宜

  例1: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交通區位——

  ①五大湖廉價的水運; ②密西西比河發達的水運;

  ③聖勞倫斯河與紐約河之間的運河; ④大西洋沿岸優良的港口.

  例2:渭河平原的農業區位 ——

  ①地處渭河平原,地勢平坦;②夏季高溫多雨,水熱組合好;

  ③渭河沖積,土壤較肥沃; ④渭河流經,灌溉水源充足。

  ***2***把握區位聯絡的特殊性

  例1:美國“矽谷”的特殊區位——軍事訂貨***政府政策***

  例2:潘帕斯草原農業的特殊區位——曾是歐洲的殖民地,歐洲市場廣闊

  例3:“珠三角”的特殊區位—— ①鄰近港澳臺、面向東南亞,有眾多的華僑外援; ②中國南方“門戶”。

  4.因時制宜原則——把握區位聯絡的變化和發展

  ***1***自然要素的改變 ***2***社會經濟要素的發展變化

  例:魯爾區衰落的原因與區位因素的變化

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區位因素的變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術革命的衝擊

 

生產結構單一

 

世界鋼鐵過剩

  二、人文地理區位分析---設問型別

  1. 評價區位佈局是否合理——區位佈局定了以後作出評價不合理。

  ①位於城市盛行風向的上風向***該地盛行風向為西北風***,造成城市大氣汙染;②位於流經城區的河流上游,汙染城市水源;

  ③位於河流谷地,工廠廢氣不易擴散。

  2.分析某類最佳區位的選擇——區位佈局之前作出區位選擇

  3.判斷影響區位佈局的主導因素

  例4 :北京昌平縣興壽鎮從2001年開始種植草莓,現有草莓溫室大棚500棟,產品銷往北京、香港等地。據此回答第1—2題。

  1.昌平縣發展草莓溫室大棚的最主要自然條件是

  A.距市場近 B.雨熱同期

  C.平原地形 D.水源條件好

  2.從社會經濟因素考慮,昌平縣發展草莓溫室大棚的區位優勢是

  A.距市場近 B.國家政策扶持

  C.技術力量強 D.收購價格高

  4.分析某區域某類佈局的條件、有利條件或限制性因素

  例5: 泛亞鐵路***新加坡至昆明***將是聯絡東盟和中國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鐵路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鐵路有東、中、西三個方案,如下表和下圖所示。

方案

經過主要城市

鐵路總長度

需新建鐵路

東線

曼谷—金邊—胡志明市—河內—昆明

5520

433

中線

曼谷—永珍—昆明

4180

1245

西線

曼谷—仰光—昆明

4321

1017

  ①運營里程長;②利用現有鐵路長,需新建鐵路短, 投資少;③鐵路主要經過平原, 興 建難度低;④所經地區人口較稠密,城市多,經濟相對發達。

  5.分析某地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①資源變化——煤炭資源枯竭;②交通變化——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③政策變化——改革開放、振興東北.

  命題趨向:1.對農業區位選擇的考核轉向為給出材料***文字或圖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發展。2. 主要農業地域型別要善於遷移,分析評價同類區域的特點。3. 分析影響某一區位的有利條件或限制性因素。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對區域特徵的瞭解和把握程度。日常複習中,要注意對典型區域區位特徵的歸納和概括,注意區域差異的認真篩選提煉。

  三、人文地理區位分析分類分塊如下

  ***一***農業區位分析

  ◆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型別、海拔、坡向、坡度

氣候——光、熱、水、溫差

土壤——肥力、厚度

水源

市場、交通

土地、廉價勞力

農業技術

政策稅收

飲食偏好

  ◆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1.某區域某農產品生產的區位分析

  ——從生活習性入手,主要考慮自然條件需求;商品性強的農產品還要考慮質量要求、營銷特殊要求。

農產品型別

作物習性

糧食作物

小麥

耐寒耐旱、適應性強

水稻

喜高溫多雨、地勢低平

玉米

喜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較長

纖維經濟作物

棉花

喜高溫

黃麻

喜高溫溼潤氣候和肥沃的沙質土壤

糖料經濟作物

甘蔗

喜高溫,需水肥量大,生長期長

甜菜

喜溫涼,耐鹽鹼、乾旱,生長期短

農產品型別

作物習性

油料經濟作物

花生

喜溫乾燥、砂質土壤

油菜

喜溫暖氣候,肥沃土壤

大豆

為中溫作物

飲料經濟作物

喜高溫多雨、怕澇

熱帶經濟作物

天然橡膠

喜高溫多雨

水果作物

葡萄

喜光 需水

蘋果

喜光、較耐寒

柑橘

喜溫潤,怕寒冷

  例:陝西中部黃土高原地區蘋果生產的區位優勢

  2.某區域某農業地域型別的區位分析

  ——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商品穀物農業、乳畜業、混合農業、熱帶種植園農業

  例:潘帕斯草原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3.都市農業的區位選擇

  ——主要考慮地價***地租***與運輸的影響,單位面積產值高的集約型農業接近城區,離城市越遠,經營越粗放。“面狀”城市商品農業***都市農業***的區位選擇,市區----- 郊區 由近及遠 佈局如下:

  ①旅遊觀光休閒農業園 ②乳肉畜蛋區 ③蔬菜區、花卉區、水產區 ④糧食產區 ⑤水果產區

  ***二***工業區位分析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要素

經濟位置要素

自然要素

經濟要素

社會要素

環境要素

相對位置

土地

水源

土地租金

資源配置

交通通訊

市場容量

科技教育

勞動力

社會協作

政府政策

工農業基礎

發展歷史

國防需要

個人愛好

工業慣性

環境質量

環境保護

  命題趨向:工業區位分析由單一主導因素向綜合因素針對實際問題的方向發展;要重視中外工業地域的比較和評價能力的訓練。

  ◆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要素的發展變化

土地租金

土地租金高低影響工業轉移

資源配置

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

動力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

交通通訊

發達國家交通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

資訊通訊網路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增強

市場容量

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科技教育

工業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加大科技投入

勞動力

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減弱

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

  例: 美國矽谷發展的區位優勢

  1.某區域某工業區***帶***的區位分析——傳統工業區***煤鐵複合體型、臨海型*** 、 新興工業區***義大利型工業區、高科技型工業區***

位置

位於舊金山市東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地理位置優越

環境

屬於地中海氣候,冬暖夏熱,氣候宜人,環境優美

科技

大學與高技術公司多,科技力量雄厚

市場

美國國防部一直對矽谷的半導體元件維持著穩定的訂貨量

交通

鄰近舊金山航空港,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

  2.某區域某工業部門區位分析---我國寶鋼的區位分析

水源

近鄰長江,為鋼鐵工業發展提供大量水源

交通

濱海臨江,水運發達,便於原料能源輸入和產品輸出

市場

鄰近消費市場,為上海工業提供優質鋼材

勞動力

上海科技發達,高素質勞動力多

社會協作

工業發達,社會協作條件好,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環境

遠離市區,對城市汙染較小

  3.城市工業微觀區位選擇

  ——從“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角度採點

“風”

根據圖中風向條件,保證有汙染的廢氣物不吹向居民區

 

“水”

根據圖中河流的流向,保證有汙染的廢水物不流向居民區

 

“寶”

有好的經濟效益。依據產品生產過程中對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場,接近廉價勞力,接近科研中心等

“地”

地域空間聯絡和地形對環境的影響來分析。地區地形環境對工業區的影響

 

  4.某地經濟發展區位分析—完全借用影響工業發展的區位要素來分析

  例:分析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三***城市區位分析

  ◆影響城市發展的區位要素

自然要素

經濟要素

社會要素

新要素

地形

氣候

河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交通

政治

軍事

宗教

科技

旅遊

國家政策

  ◆影響城市發展的區位要素的發展變化

  1.某 “點狀”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區位分析***巨集觀分析***

城市形成

多與自然條件相關

地形平坦

氣候優越

水運、水源便利

礦產豐富等

城市發展

多與經濟壯大相關

政治地位變化

交通的發展

經濟的開發等

  分析西安市發展的自然條件:

地形

位於黃土高原南部的渭河谷地 ,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利於農耕,利於對外交通聯絡

氣候

地處暖溫帶半溼潤地區 ,氣候溫暖溼潤

河流

有黃河中游大支流渭河流過,為該城市城址選擇提供條件,併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2.某 “點狀”城市帶***圈***形成區位分析***巨集觀分析***

  例:分析“長三角” 都市圈形成的自然、社會條件.

  3.某城市內部功能區的區位分析***微觀分析***

自然要素

歷史要素

經濟(地租)要素

社會要素

地形

氣候(風向)

河流流向

植被

城市職能與知名度

城市風貌

距市區遠近

交通通達度

收入水平

知名度

種族與宗教

  4.某城市新區的發展區位分析——從城市的整體發展需求分析比較城市各個方向發展的優勢,選擇發展的重點方向

  例:分析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區位優勢。

  ***四***交通區位分析

  ◆影響交通建設的區位要素

自然條件

經濟效益

政治效益

技術條件

地形

地質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

交通

人口與城市分佈

經濟發展

政治

國防

科技進步

  ◆應從“兩頭地域、沿線區域”建設的自然條件、政治效益、經濟效益、技術條件等角度綜合採點分析

  1.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區位的巨集觀分析

  例:分析青藏鐵路建設的區位。

  2.港口建設區位的巨集觀分析

有利條件

經濟腹地

位於京津唐工業基地,是我國華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腹地廣闊

建港用地

位於華北平原沿海地帶,地形平坦開闊, 保證

港區用地

不利條件

泥沙淤塞河道; 港區開闊、風浪很大

陸域水

域條件

A港港闊水深

B港為河海港,泥沙淤積嚴重

國際航運

A港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後, 接近國際航運要道

腹地條

件變化

A港經濟腹地廣闊,成為該國大部分地區的集散中心

B港由於孟加拉國的獨立而縮小了經濟腹地

  3.內河航運發展區位的巨集觀分析

  例:分析歐洲西部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4.大比例尺圖上城市交通區位的微觀分析

  ***1***鐵路、高速公路、幹線公路與城市關係的微觀區位

  ——多從城市的邊緣通過,以維護城市的環境為目的,減輕城區的壓力。

  ***2***港口的微觀區位

  河港要求河寬水深;位於或靠近城市、 陸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風、避浪的海灣;與陸上其他交通幹線聯絡方便的地方 。

  ***3***航空港的微觀區位

  氣候——低雲霧、少暴雨、小風速、能見度高 ;跑道沿盛行風方向修建

  地形——開闊、平坦;地勢——較高;坡度適當、排水通暢 ;地質——地基穩定 ;距城市距離——較遠***地價、煙霧、干擾*** ;有快速幹道與之相連。

  ***4***汽車站的微觀區位——位於城市交通幹線兩側 ,與市內幹線或其他對外交通聯絡方便的地方。

  ◆影響商業的區位要素

  ***五***商業區位分析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形

氣候

交通、市場***人口數量

居民職業構成民族構成 ***

付租能力

商品生產能力

  1.點狀城市的商業區位分析

  例:分析上海市成為全國商業中心的條件。

  2.面狀城市商業區位的微觀選擇

  ***六***旅遊區位分析

  ◆影響旅遊發展的區位要素

遊覽價值

旅遊資源的質量

旅遊資源的叢集狀況

旅遊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市場距離

經濟距離長短

交通位置及通達性

 

開發程度

地區接待能力

旅遊配套設施

服務質量

旅遊的環境承載量

容人量的大小

  1.某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區位分析

  例15:近年來,泰國旅遊業“一枝獨秀”成為服務業的支柱和創匯最多的行業,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16:貴州省與喀斯特地貌相關的旅遊景觀觀賞價值較高,但其旅遊業還有待大力發展和提高,試為其旅遊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2.某區域旅遊發展的區位分析

  例17:對比分析黃山與廬山旅遊發展的區位差異。.

  傳統建築特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NO.1 東北地區

  我國東北地區雖然大體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但由於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其民居風格體現著高寒民居的特點——視窗小少、牆壁厚重。

  保溫防寒是東北地區民宅的顯著特徵。提到東北民居,不得不說“火炕”,這是一種用做飯餘熱加熱室內土炕來取暖的設施,為東北房屋普遍採用。內間的臥室,以炕代床。炕用磚與水泥砌成,橫貫內室,一側與外間的灶相連,一頭通煙囪,可見一日三餐提供的不僅僅是熱騰騰的食物。

  NO.2 黃土高原地區

  黃土高原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侵蝕,地形支離破碎。窯洞,這種就土山山崖挖洞用來供人居住的“民居”,則是這裡的古老民居形式。

  由於黃土高原屬於典型的大陸季風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暖熱,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較大,建在10-11米深處的下沉式窯洞則顯示出其“冬暖夏涼”的獨特優勢。

  下沉式窯洞的窯臉上開大窗,白天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陽能,提高室溫;窗上設毯子、茅草、牛皮紙等材料做成的保溫簾子或窗板,白天捲起,晚間放下。窯臉上部開設的高側小窗,僅用於夏季通風。到了冬季,雙層木窗上加設的塑料薄膜,減少了傳熱耗熱量;門窗縫隙採的棉布條封糊措施,也是為了抵禦冷風滲透。種種做法的保溫效果甚佳且節約能源,同時也解決了氣溫日較差與年較差大的問題。

  另外,黃土高原夏秋季多雨,而冬春季乾旱少雨,年降水量為150~750毫米。因此,下沉式窯洞的頂部與***稍高,窯洞內設有十幾米深的滲井,此舉有效避免夏秋季多雨天氣對建築與居民的傷害。

  NO.3 江南地區

  江南,意為長江之南,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溼潤。江南舊民居一般為連排建築,左右屋之間開有側門和通道,相鄰之間可以穿行;連排屋在上下之間的一邊或兩邊建有廂房,中間露出的為天井或小庭院。這種連體民居建築使一個自然村莊戶戶相連,由於通風效果好,陰涼範圍大,在氣溫偏高的夏天特別涼爽。

  相比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在地形地貌上的主要特徵是多丘陵。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佈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佈置緊湊,院落佔地面積較小,房屋組合比較靈活,以適於起伏不平的地形。另外,民居建築外牆多用白色,利於反射陽光,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南方一年四季花紅柳綠,環境顏色豐富多彩,素白色的牆體時常給人清爽宜人的感覺。

  NO.4 華南豐沛雨帶地區

  華南,即中國的最南部。華南地區多數地方日平均氣溫大於10℃的天數在300天以上,年降水量為1400—2000毫米,是一個高溫多雨、四季常綠的熱帶-亞熱南帶區域。

  避雨遮陽是華南地區民居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的“行人走廊”則是為適應這種炎熱多雨氣候而建造形成的建築。“行人走廊”又稱騎樓,是一種建築物底層沿街面後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近代商住建築物。騎樓從街道兩旁的商店二層樓向街心方向延伸到行人道上,或者將屋簷延伸以構成行人走廊。有了這種行人走廊,人們在街上辦事可以不帶雨具,在太陽毒辣的夏天也可遮擋太陽照射。

  住宅和特色建築與當地氣候特點息息相關,自然也與人們生活起居密不可分,或防風沙,或避寒,或防潮,或避雨,不同地域的人們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形成了不同的建築文化。

  房屋背後的地理知識:

  ***本文來源於地理研學吧,轉載標註***

  影響傳統民居特點的因素

  由於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民居的平面佈局、結構方法、造型和細部特徵也就不同,呈現出淳樸自然而又有著各自的特色。

  下面通過幾個案例的分析,帶領大家領略不同的民居特色。

  案例1 膠東海草房

  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這就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海草房。當你走進山東省的漁村,就可以看到這些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外觀古樸厚拙,極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話世界中草屋的民居。

  海草房的修建與當地自然環境是密切相關的。膠東沿海地區,夏季多雨潮溼,冬季多雪寒冷,且風速較大。由於海草屋頂的整體性較好,層層疊壓的海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綁材料加以固定,也不會被大風吹走。而且海草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和膠質,耐久性可達四五十年之久,用它們苫成的厚實房頂,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且不易燃燒。

  同時海草房的進深通常不足4米,海草房的屋頂的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構設計,適應了當地風多雨頻的自然條件,還便於快速排洩雨水,進一步避免了海草的腐爛。厚厚的草頂,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熱保溫作用,牆體所用石料也是很好的熱穩定材料。因此,傳統的海草房冬暖夏涼,保證了居住的舒適性。

  【典型例題】讀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海草房是我國膠東半島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主要分佈如左圖。

  材料二:海草房是在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用含有大量的滷和膠質的海草層層疊壓鋪蓋而成。***如右圖***

  ***1***請分析膠東半島多修建海草房的有利條件。***4分***

  ***2***膠東半島現存海草房中有許多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請結合房子的特點說明其儲存悠久的原因。***8分***

  ***3***圖中房屋後面甲牆壁長滿青苔,請分析其原因。***4分***

  ***4***近年來,沿海養殖使海草資源大量減少等多種原因,導致海草房不斷減少。請為海草房的保護提出可行性建議。***8分***

  【答案】***1***地處山東半島,丘陵地貌,當地有豐富的石材***花崗岩******2分***。地處沿海,淺海海草資源豐富。***2分***

  ***2***海草中含有大量的鹽分和膠質,具有防蟲蛀防黴爛特點,易於儲存。***3分***

  膠東沿海地區,夏季多雨潮溼,冬季多雪,屋頂坡度大,便於排水。***3分***

  沿海多大風天氣,海草屋頂整體性較好,層層疊壓結實,保暖性和抗風性優良。***2分***

  ***3***沿海降水較多,空氣溼度大***2分***,甲面為海草房背陰面,光照少,氣溫相對較低,蒸發弱,潮溼易長青苔。***2分***

  ***4***培植海草,為海草房的修復提供材料資源。***2分***

  保護水草的生長環境,恢復生態系統。***2分***

  做好海草房建造技術傳承。***2分***

  建立海草房生態博物館,加強宣傳保護***2分***

  發展休閒漁業旅遊,開發漁家民俗生態休閒旅遊,提高其利用價值。***2分***

  ***每點2分,任答4點給滿分8分***

  案例2 蘭嶼“地下屋”

  蘭嶼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西北距臺東市49海里,距綠島45海里,西南距鵝鑾鼻41海里。島上風景優美,椰風蕉雨,一派熱帶風光,有世外桃源之稱。蘭嶼島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為22℃,全年月平均在20℃以上的時間長達9個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達3055毫米,降水季節分佈比較平均,沒有明顯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臺風,冬季東北季風強勁。

  島上住有2000多名達悟族同胞,仍然保留著傳統和原始的生活習性。他們性格溫和,忠厚純良,能歌善舞。每個家庭的居住環境是由三個主要建築物構成:分別是供睡眠及煮炊使用的主屋,供工作及儲藏使用的工作房,與供乘涼及看海使用的涼臺。其中主屋是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外圍再累石成牆,使得整個房屋比地面低,這就是“地下屋”的由來。

  又由於蘭嶼堪稱“風島”,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風地區之一;夏季易受颱風侵襲,而達悟族人為躲避風災,所以巧妙地設計出此種住屋方式。所以蘭嶼的“地下屋”大都有百年曆史,而且住起來冬暖夏涼,極具特色。

  【典型例題】

  蘭嶼是屹立在西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西北距臺東市49海里,島嶼面積約45平方千米,島上河流發育,為了適應當地嚴酷的環境,島上傳統民居大都建在約2米深的人工挖掘的凹地內,四周用鵝卵石堆砌,房屋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屋前向海的一面留有出***。讀蘭嶼地下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 與地上住宅相比,蘭嶼地下屋更

  A. 抗震 B. 防潮 C. 防風 D. 保暖

  2. 建造地下屋所用的鵝卵石多取自

  A. 山頂 B. 河畔 C. 地下 D. 海濱

  3. 蘭嶼地下屋頂的坡面

  A. 前坡為迎風坡,坡度緩

  B. 前坡為背風坡,坡度陡

  C. 後坡為背風坡,坡度緩

  D. 後坡為迎風坡,坡度陡

  【答案】1.C 2.B 3.A

  案例3 河南陝縣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地人稱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了。

  地坑窯院建造十分巧妙,頗具匠心,窯洞與大地相通,臥於大地之中,隨大地脈膊跳動,實用價值具有防震功能。藝術功能方面從上往下看,整個窯院為方形,站在院中間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縮影,體現出方園之美,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反應,是人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和諧共生的典型範例。

  在地坑院裡種植花草樹木,是院裡主人裝飾地坑院必不可少的工序。春暖花開,人們猶如生活在花叢中,置身其中有一種嫻靜的農家情調,心情格外爽朗。院子裡再種上幾棵果樹,夏天既可以乘涼,掛果季節還有新鮮可口的水果吃。

  【典型例題】

  “地坑院”是古代人們的一種穴居建築,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國的山西陝縣,人們在平地上挖出一個方形的深坑,然後在深坑的四壁開鑿洞穴用來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種一顆高大的樹,樹冠冒出地面。讀“地坑院”景觀圖,完成下列問題。

  1. 人們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種一棵大樹,其主要作用是

  A. 遮擋風沙

  B. 遮陽擋雨

  C. 防外人跌入

  D. 美化建築

  2. 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條件是

  A. 土質黏重,不易挖掘

  B.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 地下水淺,易挖出水

  D.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3. “地坑院”四周修建欄馬牆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內

  B. 防止人們跌入院內

  C. 使地坑院美觀協調

  D. 阻擋風沙、雨雪

  【答案】1.C 2.B 3. D

  “地坑院”是黃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國》以空中視角立體化展示了這個“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圖為“某地坑院村落景觀圖”,右圖為“某黃土塬地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3. 右圖中,適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作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後應

  A. 有選擇地作為旅遊資源開發

  B. 對各處地坑院完整保護

  C.對廢棄的地坑院大力修復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廣建造

  【答案】3. D 4. A

  案例4 海南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築的一種,流行於海南的黎族聚居區。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狀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稱為船型屋。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圓拱造型利於抵抗颱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溼、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鑑於這些優點,船形屋得以世代流傳下來。

  【典型例題】

  船型屋是我國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為屋架,茅草覆頂,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種民居形式***如下圖***。該民居的營造技藝,入選了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 該傳統民居最有可能位於

  A. 海南島 B. 遼東丘陵

  C. 青藏高原 D. 黃土高原

  2. 該民居能夠反映當地的環境特徵是

  A. 炎熱潮溼 B. 高寒缺氧

  C 地表崎嶇 D. 多滑坡泥石流

  3. 船型屋採用下空結構可

  A. 防寒、防凍土

  B. 防雨、防水淹

  C. 防風、防滑坡

  D. 防潮、防蛇

  【答案】1. A 2. A 3. D

  影響傳統民居特點的因素有哪些

  通過對以上案例的分析,請總結影響傳統民居特點的因素有哪些呢?

  1. 氣候***氣溫、降水、採光、晝夜溫差、風、空氣溼度等***

  2. 地形、地質***岩石、土壤、凍土、黃土等***

  3. 水文 河流

  4. 材料獲取***就地取材、價格低廉***

  5. 蚊蟲鼠蟻***溼熱***

  6. 當地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