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有效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興趣

  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大多要靠老師的培養,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人手:

  1 以文導讀。教師應熱愛生活,熱愛閱讀。並把自己的這種情感在語文課上傳達給學生,營造感人的氛圍。在情感的交流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選擇好相關材料,以聲情並茂的講述、動人的故事情節把學生帶入奇妙的情感世界。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告訴學生:想知下文,請自讀原文。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讀物,讓學生帶著急切的心情。去查詢、去閱讀,自發地投入到美妙的故事中去。

  2 以讀帶讀。讓學生帶來自己喜歡的、認為是最值得閱讀價值的書,建立一個班級圖書館。班級圖書館的建立,不僅為學生增加了課外書籍,更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走出相對狹窄的閱讀空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投入到閱讀的大課堂中來。

  3 談話誘讀。組織學生談談閱讀後的收穫和體會,有計劃、有目的地蒐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餘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4 以觀激讀。組織學生參觀圖書館,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感覺書的世界的廣博與豐富。知道書籍的種類和歷史,瞭解圖書館的結構。瞭解圖書擺放的規律。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的能力,讓學生有條不紊地進行篩選。

  二、結合課堂教學,創新閱讀

  語文教學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從字、詞、旬到篇章結構的認知研習,一個是透過語言本身探求文字的“話語意義”,實現自我“認識”的建構。閱讀是“獲取原料,生產思想,完成構建”的過程。教師不但自己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創造性,也要注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1 強調“自主體驗”。給學生自我創造的空間和時間,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判斷的權力讓給學生。把表達的自由還給學生,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中能運用自己的知識,自主體驗、自主感悟,能在教師的幫助下獨立感知、學習、理解、提高。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能通過主觀努力,實現自我的超越。

  2,強調“自由提問”。讀而能間,不僅是學生認識的突進,還能使學生產生巨大的讀的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和深入發現,推動閱讀不斷向縱深發展。閱讀過程是一個不斷形成問題意識的過程,學生一旦讀入情境,會全力調動自己原有的認知經驗參與當前的閱讀活動,去解決自己能讀懂的內容,提出自己無法讀懂的問題。老師要充分把握時機,尊重學生,給他們提供質疑的時聞和空間,讓他們有問能提。學生既可集中質疑,也可隨機質疑;可先小組進行,再全班交流。要讓學生盡情地提,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能促進學生由理解性閱讀向創造性閱讀發展。

  3 強調“視野開闊”。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邀遊。如學習《劉胡蘭》一文時,擴充套件閱讀《紅巖》,使學生對共產黨員的瞭解更全面、更透徹。如學習了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後,再讓學生閱讀《格林童話》,可以使學生走進童話世界,和大作家進行心靈的對話,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課外延伸,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和思想的美餐中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澱。

  閱讀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量”的積累活動;不只是“汲取”。更為重要的是在於思考、創造,在於“生產”和“輸出”思想。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在閱讀和鑑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因此,閱讀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能力呢?

  一、閱讀時間

  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培養,首先閱讀時間是必要的。當前學生受家庭條件、學校管理、家長引導等因素影響,閱讀水平普遍不高。2018年7月釋出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以四、八年級的學生為物件,對學生語文、數學、科學學業表現進行了測查。報告顯示,學校教學資源配備較為充足,92.4%的小學都有圖書館,但37.2%的四年級學生還沒有去過,資源使用率有待提高。而在2011年的“全國小學生閱讀狀況線上調查”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小學生平均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長約為30分鐘,有四成的小學生沒有時間讀書。

  二、閱讀興趣

  孔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所有行為的原始動力,提高閱讀能力,應該首先讓孩子在閱讀中獲得樂趣。閱讀興趣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進入小學之後,引導孩子去在閱讀中尋找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生物時,講到蝴蝶、蟋蟀,可以對孩子說,《昆蟲記》這本書裡有詳細的記載;在學習《女媧補天》的課文時,引導他去閱讀《中國古代神話》,瞭解更多的神話故事。當他解決了這個問題,必然獲得成就感,當然也就激發了他去閱讀更深處探求的興趣。

  三、閱讀筆記

  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孩子遇到難題,產生心得要形成做筆記的習慣。閱讀習慣不能靠短時間養成,需要靠學生自己的多讀多積累。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筆記的好習慣,筆記可以是摘抄好詞好句,也可以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對書中內容提出疑問,總之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孩子已經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這樣的閱讀過程是讀寫和思考相伴的,有利於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閱讀思考思維。久而久之,不管是在以後的閱讀中,還是在獲取任何資訊時,他就能做到提取有需要的資訊,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四、獨立閱讀

  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關鍵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探索、領悟、獲取、掌握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等,都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不能由別人代替。獨立閱讀考驗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孩子能否整體把握一篇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圖,體味文章的意境,都在於獨立閱讀。

  小學階段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決定了他未來能在閱讀路上走多遠。還需要注意所有的好習慣來源於堅持,家長和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樹立起閱讀的榜樣,給予完成閱讀的獎勵,日積月累之中,學生就會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興趣、讀書習慣等處於發展階段、尚不成熟,所以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書籍作為知識的源泉,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鑰匙。讀書能夠啟迪孩子的心智,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其寫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想讀書。

  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師組織一場故事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小時等。

  二、讀書指導不可或缺,它是墊好學生閱讀習慣的基石。

  常言道:“不成規矩難成方圓。”所以我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會讀書學習的人。我們可以指導他們如何邊讀邊記、讀誦相宜,引導他們如何讀寫並存、讀悟結合,從而養成讀書動筆、讀書思考的習慣。

  三、激勵評價是孩子愛讀書、形成讀書習慣的助推器。

  孩子的心理意願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悅納,賞識教育是激勵性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多賞識激勵學生,他們就會燃起自信的力量,從而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總之,兒童自主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養成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會終身受益,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這一黃金階段,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