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技能方法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也就成為語文教師和學生至關重要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供大家參考。
1
一、獨立的閱讀能力很重要,首先需要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經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並形成一種習慣。
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因此,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成。
二、老師傳授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閱讀後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麼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問題大多由於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
所以,老師必須傳授閱讀方法,讓學生們在愛讀書的同時,領會文章的深層含義。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談感受。
對於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代社會當中,對資訊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儘量多的資訊。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籤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和記憶,便於培養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元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
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默讀可以重複看,反覆看,有助於理解。由於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於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常伴有標劃、批註、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
2
一、瞭解文章大意
可從兩方面著手。
1、讀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它可以瞭解到文章的大意,我們可以把審題與讀課文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文先讀題。
從課文的題目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以人命題的,由人想到事,圍繞事情提出問題。②以事命題的,抓課題的中心詞,圍繞中心詞提出問題。③以物命題的,從抓物的特點入手,理事及人。④以地名命題的,由題目想到景物,圍繞景物特點提出問題。
讀文時,又要反過來看看文章內容是怎樣緊扣題目,展開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文章所寫內容是否吻合。
2、瞭解思路。文章的結構是作者思路的外部體現,瞭解作者的思路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文章一般是按照下述思路組織材料的:①.縱向思路,如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或時間先後順序安排材料,讀這類文章,我們要想一想,作者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或者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結果怎樣。
如:《做風車的故事》,我們就可按上述提示,邊讀邊摘要點:喜歡做手工→做風車→讚揚→嘲笑→難受→發憤學習,我們用恰當的詞語把上述要點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大意了。②.橫向思路,如按事情的特點安排材料,讀這類文章注意有沒有思路。
如:<<富饒的西沙群島〉〉,開頭先概括介紹了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接著分別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個方面描述西沙群島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最後總結西沙群島的富饒,我們抓住了開頭這一句話,全文脈絡就清楚了。
二、讀懂每一句話
掌握了文章的大意,我們從整體上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印象,這還不夠,還要深入到文章的各個區域性,研究作者如何用詞造句,組句成段、組段成篇,文章有幾層意思,最後才能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深切的體會和整體的理解,文章是由一句句話組成的,文章應該讀懂每一句話,
1、抓關鍵詞語。一個句子裡詞語很多,但最能表達句意的詞只有一兩個或幾個,這就是一句話的關鍵詞語,我們能理解關鍵詞語在句子中的特殊意義和感____彩,整個句子的意思便清楚了。
2、聯絡上下文。聯絡上下文中有關的詞句或段落是正確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
3、聯絡時代背景。閱讀文章要聯絡文章寫作時代背景,才能領會它的含義。
4、用縮句法讀懂長句。有些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較長可以用縮句的方法,先抓“主幹”,剔去“枝幹”,然後再分析這些“枝葉”的作用,逐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以上四種方法,不是孤立的,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綜合運用這些方法,不斷提出問題,步步深入地去理解句子的含義。
三、讀懂每一段話
在讀懂每一句話的基礎上,要準確而又迅速地瞭解每段話的意思,必須掌握“讀懂一段話的方法”。
1、抓中心詞。一段話總是圍繞一個主要意思來寫的,就像一句話中有關鍵詞語一樣,有的段落它有一、兩句表明主要意思的句子,這就是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容易概括一段話的意思。
2、理清層次。有些自然段沒有中心句,必須通過逐句分析,理清一段話層次,先弄清每層意思,再歸納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四、劃分段落
劃分段落,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文章分成幾個意思相對完整而獨立的部分。因此,分段時,先要理清全文的順序找到分段的依據,然後進行劃分。
五、最後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把各段大意連起來,就是全文的主要內容。
2、抓住記敘文基本要素歸納文章內容。
3、抓住幾個主要問題歸納主要內容。
以上所談都是閱讀文章的一些技巧,它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瞭解文章大意後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能給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最後還要回到文章上來,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歸納中心思想,以上幾個方面只是本人的一點粗淺體會,也許有助於小學生快速準確地去閱讀文章。提高閱讀能力。
3
“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1、呵護學生個性,誘發興趣。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與其打著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旗號,不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紮紮實實地訓練他們有潛力的某一方面,使之為今後的自我發展打好基礎。
談談寧鴻彬老師語文課堂的“三·三”原則,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師***、“三歡迎”***歡迎上課隨時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意見,歡迎提出與老師不同的觀點***和“三允許”***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不同意見***。
2、和諧師生關係,誘導興趣。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交際學理論告訴我們:對話需要一個民主、平等的氛圍,以消除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把握時機教育學生:學問,學問,要學要問;教與學都是互相的,每個人都可以各抒己見,就算錯了也無所謂。
而且,我們應送給學生激勵的話語,特別是後進生,不僅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還肯定他們發言、朗讀中的點滴優點及進步。
3、利用教學資源,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因課制宜,因勢利導,將課文中的有關內容挖掘出來。
如:通過《春日》、《山行》等古詩的吟誦,引導學生感悟詩句優美的意境,鏗鏘的韻律;通過《廬山雲霧》、《桂林山水》等課文的賞析,引導學生領略神奇的自然,壯麗的山河;通過《落花生》、《登山》等文章的閱讀,引導學生明白為人的根本,處事的哲理;通過《赤壁之戰》、《開國大典》等故事的解讀,引導學生牢記古今之歷史,民族之榮辱……這些都是我們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寶貴素材。
此外,我們應該經常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課件背景下感受語文的美,激發學生閱讀的趣味。
4、開展實踐活動,保持興趣。
變單一課堂教學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為輔助的“大語文”教育體系。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我們應經常開展“講故事”、“讀書會”、“展評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課本劇”、“演講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4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
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
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教給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
教給學生預習方法: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
如在教學《燕子》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著閱讀訓練專案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
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
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
我教了《七顆鑽石》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地球為什麼會發生大旱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隨機發動學生,讓學生來回答,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學生開始自由發揮,說出很多不同的答案。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
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字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鬆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
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六.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