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考研複習方法
作為十三大門類之一的歷史學,專業類目細分之廣,知識之龐雜也是讓很多本是準備歷史學考研的同學中途放棄的一大原因,如果能夠高效複習,那對歷史考研學生來說絕對是一福音,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一、 框架記憶法
所謂框架記憶法,即指掌握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記憶方法。對於一個歷史事件心中要有一個總體的框架。世界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我們在記憶時可能會出現零碎的知識點記了很多,但卻不能將知識記完整,總是記混了。這就需要我們在記憶的時候首先建立一個框架。任何歷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組成,因而要把一個歷史事件敘述完整,必須交代清楚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過程、事件的意義***包括積極意義、消極意義、借鑑意義等***,而敘述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時間、地點、人物、結果諸要素不能遺漏。
二、 規律記憶法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總能事半功倍,歷史記憶也如此。歷史知識都是有其內在的規律的。如革命的規律:原因——封建制度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目的——一般是為了反對專制,反對封建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權;意義:都為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奠定了基礎,併為其他革命提供了借鑑意義。
歷史發展的因果性是歷史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歷史條件是相互聯絡的。正如波蘭史學家託波爾斯基指出的“社會中每一種變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結果”,故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不會是偶然的,一定受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因素的影響,而我們只要把握這些因素,就肯定能把歷史事件掌握好,記憶好。
三、 朗誦記憶法
所謂朗誦記憶法,即將知識朗讀出來,而且要帶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下次你再看到這一知識時,就會想起當時朗誦的情景。
四、提問記憶法
考研過程,並不是一個人埋頭苦幹的過程,而是大家一起學習的過程。只有具備團隊精神,你在考研路上才會走得更加輕鬆。找個研友,兩人制定一個計劃,利用空閒時間,互相提問,這會使沒有記牢的知識經過交談、提示而變成牢固的記憶,固定在腦海裡。而且,在提問回答的過程中,你能夠掌握自己的複習效果,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歷史學考研複習技巧
一、大綱是基礎
1.重視基礎知識
就歷年考題而論,無論何種題型,所考內容均為基礎知識。特別是選擇題與名詞解釋,從未有偏題、怪題,一般都會在教材中出現。論述題亦是如此。史料題雖然有時令考生覺得無從下手,但其考察的立足點仍然以基礎知識為主,然後要求在此基礎上對史料反映的重大歷史問題進行分析,而這些重要問題在教材中一般均有線索可尋,因此,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
2.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歷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記住一些零碎的知識,而是根據具體知識探討歷史發展規律,要求考生具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巨集觀眼光,史料題、論述題所佔分值極重,均可以視為對考生這一能力的考查。不過前者要求更高,僅死記硬背教材已有內容不足以應付,必須將教材中未出現的史料讀通、讀透,深入分析其中的要點與精髓,與教材知識相結合,才能取得較好成績。
二、複習建議
1.先具體後抽象
歷史學的最大特點在於其時間性。如果不考慮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可以說,一部古代史就是各個王朝的累加。基於這樣的特點,複習中國古代史,應以時間為線索,先了解、熟悉、掌握各個朝代的具體狀況,在此基礎上,再去關注跨越幾個朝代甚至整個中國古代的重要專題。缺乏對具體朝代、具體事實的瞭解,匆忙進入專題史的閱讀,將會遺漏許多知識點,對專題的認識也不會深入,只是一種死記硬背,考試時很難有好的發揮。
2.以面為主,以點為輔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初學者而言。具體說來,初讀教材,目的在於對歷史過程的概括性瞭解,可以說沒有任何重點,尤其不要過於關注或強記考試點,特別是十分具體的考試點,如考試中的選題填空,教材中事件發生的具體年代。那樣將會分散對歷史整體瞭解的注意力。以西漢為例:不分輕重,閱讀三次,然後試著回憶,你可能會發現,一些十分具體、瑣碎的知識點印象模糊,如漢文帝時期賦稅徵收的數額、減輕刑罰的具體名目、察舉制的年代、對匈奴作戰的年代等,留在你腦海中的是比較概括性的內容,如文景之治有經濟方面的減輕賦稅,法律方面的輕刑慎罰,民族方面的和親以及漢武帝時期的一些重大舉措等。這說明你的閱讀有了重大收穫,已經開始建立起對文、景、武三朝的平面認識。至於模糊的知識點,不要著急,那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其他各朝代均是如此。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