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標點符號常見設錯方式

  眾所周知,標點符號是建築文章這座大廈必不可少的材料,它能使書面語言在表達意思上更加準確、鮮明、生動、簡潔,甚至起到語言不能起到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

        高考語文常見標點符號設錯方式

  1. 概數中間加頓號。例如1995年全國高考題5題A項:

  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線著高高的遠山。

  〔解析〕:根據《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領近的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概數,其間不能用頓號隔開。此題鄰近兩個數字連用表示概數,中間不能加頓號。值得提醒的是這裡的數字表示的是概數,如果是數字表示的是確數,則需要加頓號。例如句子:

  今天下午一、二組的同學打掃教室,三、四組的同學打掃清潔區。

  2. 並列詞語之間用逗號。例如:

  小道理,是指站在個人的立場,區域性的立場,眼前的立場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整體的立場,長遠的立場上看有道理。

  〔解析〕:從頓號的概念可知,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用頓號。因此,“個人的立場”“區域性的立場”“眼前的立場”這三個並列詞語之間用頓號,下句中的“大多數人的立場”“整體的立場”“長遠的立場”之間也應用頓號。注意區分的是較為複雜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詞語,實則是獨立分句,中間不能用頓號,應用逗號隔開。例如1997年全國高考題3題D項:

  今年春季,這個省的沿海地區要完成3700萬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務重、工程難、規模大。

  3.非疑問用問號。例如1994年全國高考題6題B項: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訊息傳出後,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這座立交橋將怎麼建?那裡的近千株樹木將怎麼辦?

  〔解析〕:從問號的概念可知,整個句子有疑問才用問號,即需要人回答***或反問中***才用問號。有些句子雖含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句末就應該用句號,而不應用問號。該句是陳述語氣,因而該句中的前一問號應為逗號,後一問號應為句號。需要注意的是反問句的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無疑而問,但常需要表示強調,所以,句末要用問號。例如1995年全國高考題5題D項: “唉!”作家嘆道,“紅塵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個不知姓名的陌生人來,這不是大海撈針嗎?

  4.選擇問句用多個問號。例如1993年全國高考6題D項:

  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我實在拿不定主意。

  〔解析〕:選擇問句雖然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項,但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應用逗號。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強調的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如果是由相關的幾個疑問句組成的選擇關係的句群,則各句的句末都要用問號,例如:站在他們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

  5.“某某說***道、講、問、答***”後標點濫用。其濫用的情形有以下兩種型別:

  ***1***在引用話語間插入動作神態,其後用冒號。例如:

  “他說得到做得到,”拿儂嚷道:“先生,你一生一世總得講一次理吧。”

  〔解析〕:在一個人的話語間插入說話人的動作神態,說***道、講、問、答***後要用逗號,不能用冒號。

  ***2***在話語的最後用逗號等。例如下面的對話:

  他***霍永誠***問:“有事?”

  “有事。”高旭初答,這兩個字吐得很重,像兩塊石頭,砸得霍永誠有些發矇。

  〔解析〕:在引用的話語結束後,在“說”***道、講、問、答***之後的標點只能用句號,不能用逗號及其它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