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學好高一化學

  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發現問題或能否提出好的問題標誌著他的學習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強弱。所以在高一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也一樣,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學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各位。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反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為逆向敘述為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的反應是否一定為化學變化?”問題。

  方法二:覺察異常,發現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於“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於是,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抓住異常之處發現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裝固體物質,容器的口總是向上的,而《序言》[實驗4]中,盛裝固體鹼式碳酸銅的試管其管口卻是要略微向下傾斜,這是為什麼?

  方法三:善於對比,發現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存在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為只有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麼,“它們是否屬於同中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又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氫氣必須“早通遲撤”,而酒精燈加熱卻要“遲到早撤”,這是為什麼?能否調換順序?

  方法四:窮追不捨,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如用途***。課本限於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一一加以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捨,發現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裡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那麼,“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

  方法五:聯絡實際,發現問題

  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象,其中隱含許多化學知識,學習時,要善於聯絡實際,發現問題。如“油庫為何要嚴禁煙火?”“乾燥的夏天為何常見鬼火現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問題

  抓住事物內部的因果關係,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這是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元素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存在下列關係:

  用途 結構 性質 製法 儲存

  於是,學習過程中,抓住“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來探求“因”***物質的結構或性質***;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進行氧氣用途的學習時,可以提出“氧氣為何可以用於鍊鐵、航天和氣焊?”問題。

  方法七: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

  化學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內涵所反應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物件範圍。如“單質”和“分子”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內 涵 外 延

  單質是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同種元素組成 純淨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物質化學性質 微粒

  通過改變概念的內涵或外延,可以提問:***1***“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屬於單質”;***2***“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這兩種說法是否正確?

  上面介紹七種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途徑,掌握這些途徑,將有助於發現問題。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善於利用以上途徑,經常問一問、想一想,努力提高學習能力。

  拓展閱讀:加強課外閱讀,拓展知識層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麼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為此學生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拓展知識視野、歸納知識內容、提高解題技巧和掌握解題方法,訂一份質量高、導向性準、實用性強的同步輔導材料很有必要。例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生數理化》、《課堂內外》等雜誌和科普讀物,它們的內容緊扣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其針對性和適用性很強,配合教學進度,指導解析疑難,注意智力開發,重視能力培養;它們的題材廣泛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圖文並茂。它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透徹理解教材,靈活運用知識,培養探索精神,它們是學生的好朋友。

  例如:對於課堂上學生聽不太懂的知識點,課後就可以及時請教課外閱讀資料,它是你的第二位好老師。對於課堂上重要的知識點和難點,也可以通過再看課外閱讀資料,來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記憶,便於做題和考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豐富你的知識面,因為其中有很多知識,書上沒講,或者講的過於簡單,但高考又往往要考或者要求知道。另外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於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我個人認為每個學生至少要有一本課外閱讀資料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我每年的教學都是如在完成的,學生們的收效都很好。

  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擴大你的知識面,活躍你的思維。課外閱讀的方法:選擇閱讀;上網查詢;注意摘錄。

  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每一處都在教學中實踐過。結果證明,“差生”之所以差,“優生”之所以優,關鍵是學習習慣和方法上的差和優。“差生”要轉化為“優生”,關鍵是要轉變學習習慣,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無定法,卻也不可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