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怎樣過中秋

  在北京,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中秋節又名"八月節"、"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從它眾多的名目,便知道這個節日的重要性和豐富性。

  老北京怎樣過中秋

  中秋節也稱八月節,一度是從農曆的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老北京人最重祭月,體現了“花常好,月常圓,人常聚”的美好願望。

  提及北京的中秋文化,首先要提的就是“兔爺兒”。老北京的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謔亦諧。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玩兔兒爺就是這樣一種既哄小孩高興又把它當神敬的習俗,這就是“寓尊天敬神於娛樂之中”。

  老北京每戶家庭都要設壇拜月,供“月光碼兒”,即印有“太陰星君”及玉兔搗藥的紙像。供月,必在庭院,其供果必圓。西瓜切半,各雕蓮花瓣形,取“花好月圓”之意,擺於供案兩旁,間有時令鮮品,如蘋果、沙果、秋果***大海堂***、檳子、石榴、柚子品種不厭其餘,以示圓滿、豐收,惟獨各種梨因與“離”諧音而不上供。

  此外,花筒裡還要插上毛豆枝和紫紅的雞冠子花,毛豆是獻給玉兔的供品,雞冠花則是象徵著月宮裡的索練樹。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

  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玩月有兩種,一種叫文玩,就是賞月,寫詩作畫猜燈謎;另一種叫武玩就是到湖邊,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裡有缸,盛滿水,看著覺得不過癮,撿起小石子往水裡一扔,波瀾四起。北京孩子還愛在衚衕裡追著月亮跑,那叫“追月”。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供月少不了月餅,早年有以大月餅立在硬木座上當作神位用的,大月餅上刻有廣寒宮前玉兔搗藥的圖案。一般家庭則以發麵紅糖大餅,上以麻果蘸胭脂點出紅斑,謂之“團圓餅”,再配以“自來紅”的中秋月餅,例由女主人上香主祭。

  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