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怎樣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在這一天,古人用祭月,賞月,吃月餅來酬節。 清代宮廷視中秋節為全年中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每到中秋,皇帝、皇后親率宮中諸人祭月、拜月自不必多說,僅所吃的月餅就有很多講究。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天,有許許多多的人們不遠千里從外地趕回家,和親人團聚,共度中秋佳節,齊享天倫之樂!
現代人過中秋節,主要以吃月餅示“團圓”,當然也會吃一些自己選定的食品。至於中秋賞月等其他一些習俗,各地也均有不同,其最終目的就是和家人們玩得開心,得以享受天倫之樂,如此而已。
那麼200多年前清朝盛世時期的乾隆皇帝又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乾隆帝的中秋節大多都是在避暑山莊度過的,自從他即位第六年起,開始巡幸塞外,至乾隆六十年,共巡幸塞外49次,在避暑山莊度過48箇中秋節,在這48箇中秋節共作中秋賞月詩100餘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據《清史稿》記載,清宮各種節令活動中,每個節令都有具體的典制,其中“中秋節”佔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時期節令定製就更加詳細。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過中秋節要舉行月供活動。如乾隆二十八年,在山莊的煙波致爽殿院內擺月供時,有供品二十八種,其中有自來紅小月餅。祭月完後,賞宮內眾人,隨往山莊的皇后、貴妃及妃四位、嬪五位、貴人三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等,每位亦伺候自來紅月餅一盤。
另外,在中秋節這一天,乾隆帝還會親自給皇太后請安,並侍奉和宴請其母后,還要為母后作中秋侍宴詩,另外還要在避暑山莊清音閣、一片雲、雲山勝地等大小戲臺演出承應時令的戲目,像《丹桂飄香》、《霓裳獻舞》、《日月迎祥》、《群仙慶賀》、《廣寒法曲》等,這些曲目大多內容是感謝皇恩、歌功頌德,為的是增添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
根據清史的記載,清朝每逢中秋佳節,還要舉辦皇室定製的祭月、上香、行禮的儀式,除此之外那就是賞月了。而賞月吟詩從古至今都是中秋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此活動也恰好迎合了乾隆帝的嗜好,他把清秋明月視為可賞可玩的宇宙奇觀。每當中秋之夜,他悠閒在避暑山莊的月夜之中,堆盤瓜餅,舉杯稱觴,欣賞著一輪明月,感受著人間天上仙境般的愉悅。其中避暑山莊的“雲山勝地”是當年乾隆帝中秋賞月吟詩的地方。他在避暑山莊作了上百首中秋賞月詩,大部分的詩有當年清宮多位著名畫家的附圖、設色,在圖上有乾隆帝御筆的引首。可以說我國有史以來,乾隆帝對中秋活動最為講究而且賞月吟詩最多的一位帝王。這些圖詩並茂的佳作為研究避暑山莊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同時也為後人展示了避暑山莊在乾隆帝時期的中秋活動盛況。
乾隆帝每年的中秋駐蹕避暑山莊期間,都會有很多翰林院的學者們跟隨左右。皇帝賞月吟詩也少不了這些詩臣子們的參與,因此在避暑山莊留下了大量有關天、地、草、木、花、鳥、魚、蟲及古物情景廣泛的這些翰林學者的墨跡。在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有一道諭旨“令內廷翰林和之”。就是要求在皇帝吟詩御筆後各附臣工圖一副並和詩若干首。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十四年裡完成這樣的著作10卷,中秋詩章60餘首,附圖10幅,並製成了卷疊畫軸。這些詩章都是在避暑山莊中秋賞月的徵文,詩句文詞卓越,全詩生色,描繪出當時避暑山莊中秋的意境——“瓊樓玉宇,天上良宵,碧漢銀蟾,人間勝賞”。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乾隆帝在避暑山莊的48箇中秋裡,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活動,寫下了具有特殊文化品位的中秋賞月詩,對避暑山莊廣泛讚美的語言裡,讓我們感受到當時避暑山莊中秋之夜,皇帝與后妃及文武百官一起舉杯賞月,感受著人間天上仙境般的美景,這種情與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們內心最愜意的性情,猶如蓬萊瑤池般的祥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