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中醫學專著是什麼
小編告訴你
我國最早的中醫學專著是《黃帝內經》
《內經》因假託是黃帝所作,故又稱《黃帝內經》。實際上,這部醫學經典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許多醫學家在長期內積累的成果,它大約成書於戰國時期。《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又稱《針經》***兩大部分。《素問》和《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合為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內經》在我國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病因學、診斷學等,介紹了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三百十一種病候,以及對這些疾病應採取的湯液、鍼灸、按摩等治療方法。《內經》還提出了用解剖方法探求病理的主張:“其***病人***死可解剖而視之。”並強調“治未病”--以防病為主的醫療思想,也就是得病前要採取預防措施,患病後要防止疾病的發展轉變。“治未病”已經不是消極的治病,而是積極地注意身體保健和疾病的預防了。
《內經》是一部包括豐富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的古典醫學著作,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發展的成就,在我國醫學史上和世界醫學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內經》為祖國醫學的學術理論體系奠定了廣泛的基礎,對促進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中醫學的必讀之物。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養生學說”、“藥物治療學說”、“經絡治療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典籍。
其中醫經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黃帝內經》外,其他醫經均已亡佚。因此,《黃帝內經》便成了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
所謂醫經,就是闡發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和預防等醫學理論之著作[3] 。之所以稱之為“經”,是因為其重要性。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則、一般必須學習的重要書籍稱之為“經”,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淺顯的“三字經”等。之所以稱“內經”,並非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是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
這和“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內傳”、“春秋外傳”,《莊子》的《內篇》、《外篇》,《韓非子》的《內儲》、《外儲》之意相同,只是《黃帝內經》及扁鵲、白氏諸經均已不可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