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三哭的故事

  據傳,阮籍一生曾哭過三次,還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三哭一為母親,二為兵家女,三為窮途。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傳聞,阮籍的那三聲哭頗有傳說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除了哭聲與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號還飽含著一定的意義,都表達了他對當時政治黑暗的不滿與絕望。

  阮籍的一哭的原因是他母親的去世。阮籍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是他的母親獨自一人將他撫養長大的,因此他特別孝敬愛戴他的母親。阮籍的母親去世時,阮籍正在和別人下圍棋,當母親去世的訊息傳來,他的對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卻鐵青著臉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決出個勝負。等到下完棋後,阮籍飲完兩斗酒後才徹底放聲大哭,並且還吐血數升。在他母親下葬時,阮籍喝酒吃肉後才向母親的遺體告別,並且痛哭吐血。雖然阮籍的某些行為有些不合禮法,但是從他的痛哭與吐血中可以看出他對他母親深深的愛,同時他也由母親的死想到了自己理想無法實現,一身才華卻無法施展的人生狀態,更加悲從中來。

  阮籍二哭是為兵家之女而哭。兵家之女既有才華,又有美貌,卻在還未出嫁時就已身亡。阮籍從兵家之女的情況聯想到了自己,他自己身負極高的才華和學識,卻得不到施展,無法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只能任憑時光飛逝,虛無度過人生。

  阮籍三哭是發生在他駕著馬車四處遊蕩時,不論道路有多崎嶇,阮籍一直駕車前行,直到行至路的盡頭,他突然淚流滿面,哭嚎出聲,之後調轉車頭,換了一條路走,但是又走到了盡頭,再次嚎啕大哭。在這次哭中,阮籍從無論怎麼走都會行至盡頭的情況想到了當下窮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從中來。

  阮籍青白眼的故事

  阮籍是個對世俗禮法之類相當不屑蔑視的人,雖然非常孝敬母親,但是行事又與他人有所不同。在傳來他母親的死訊後,阮籍堅持要下完他的棋,要說這樣是他不愛自己的母親的表現的話,但在下完棋後阮籍就放聲痛哭,甚至還吐血數升,可見他對母親的死還是相當悲痛的。

  阮籍母親死後,裴楷來弔喪,他見到憔悴的阮籍後沒有打招呼,自顧自地進入靈堂開始哭喪,哭完後離開的時候也沒有跟阮籍打招呼。後來有人問他弔喪的人是在主人開始哭後才開始哭祭的,但是為什麼阮籍都沒哭他卻要哭呢。裴楷回答阮籍世俗禮教,但是他卻是要遵循世俗禮法的。

  第二天,嵇喜前來弔喪,阮籍不僅不打招呼,還對他白眼相加。對此,嵇喜相當不悅,認為阮籍這是看不起他,於是就在靈前拜了一拜就走了。之後嵇喜將這事告訴了他的弟弟嵇康,嵇康安慰兄長阮籍本就是這樣一個人,瞧不起那些熱衷功利的人,對這些人,他都是加以白眼的,不必放在心上。之後,嵇康就帶著酒和琴前去弔喪,阮籍一改對嵇喜的白眼態度,對嵇康青眼相對。嵇康見阮籍如此憔悴,並不忙著安慰,只是與他彈琴對飲,以此來慰藉阮籍心中的傷痛。

  阮籍的酒狂詩

  據傳,《酒狂》是出自阮籍之手的一首古代琴曲,這首古琴曲出自明代的《神奇祕譜》這本書,後經有名的古琴家姚丙炎以《神奇祕譜》作為藍本,並且以《西麓堂琴統》為參照的整理。

  《酒狂》這首古琴曲的背景時間是歷史上政治較為黑暗的魏晉初期,在當時的晉司馬家族的統治管理下,眾多有才能的士大夫為了避免慘遭殺害,都紛紛選擇隱居山林,遠離黑暗混亂的政治官場,彈琴作詩,藉著酒意抒發自己的感情,以此類方式來求自保,以及表達自己對當下政治環境的不滿。因此,阮籍創作這首《酒狂》主要是想通過曲子描寫的朦朧情態來抒發自己內心之中對於現狀不滿不平之氣。

  從《酒狂》這首古琴曲中,可以看到阮籍相當不滿反對當時的司馬氏族的黑暗統治,為了避免直言不滿而遭到統治者的殘害,他就佯裝酒醉後發狂來表達自己對現下政治環境的不滿與批判,心中相當不平。之後《酒狂》曾經過知名古琴家姚丙炎整理打譜,經過其處理後的曲子,表現出了人在喝醉後步履不穩的狀態,樂曲內在依舊含蓄深刻。總的來說,《酒狂》這首曲子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古琴佳作。

  《酒狂》這首古琴曲現今有好幾個版本,有些版本因為彈奏要用到無名指,對於古琴初學者來說比較困難,但是也有另外的版本,比如顧梅羹所著的琴學備要中的《酒狂》版本,對初學者來說彈奏難度相對要小一點,較為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