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中元節習俗

  

  我國自古就有:正月十五上元節,歡慶元宵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下元節,紀念賢人 。可現代人對這些節慶卻不甚瞭解,或者完全就不熟悉。這除了有些人不瞭解傳統文化之外,還有被外來文化衝擊的原因。現在的年輕人,流行過一些西方節日,而忽略了我們傳統的節日,所以便出現了農曆七月七的七夕節比不過2月14日的聖瓦倫丁節;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敗給10月31日的萬聖節 。

  在中國傳統的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冬至***之中,清明節祭祖掃墓之俗,是全國較為盛行的。而在贛南客家地區,特別是農村,則把中元節看得較重,影響也更廣,祭祀儀式也最隆重。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祭祀的儀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祖先***一般上至三代***的遙祭;另一種較為隆重些,是對前一年或當年去世的家人的墳前祭拜。

  中國本土的節慶不敵外來的洋節,甚至漸漸在日曆上消失了身影,這是為什麼?通過採訪蘭州的市民 ,98%的人說:中元節是靜穆的 ,過節的人似乎就是家中的長輩,過節的活動也不外乎祭拜活動;而萬聖節是狂歡的 ,過節的主要群體是都市裡的年輕人,加之商家大張旗鼓的宣傳,將其擺上檯面,過節的人自然樂此不疲地大把往外掏銀子玩上一把。

  大多數人都把中元節的活動限定在祭祀亡人、焚燒紙錢 。而洋節恰好鑽了這個空子,其實萬聖節和中元節的意義是相同的 ,但人們之所以敢於歡慶、興高采烈地搞活動,是因為在異域文化的土壤裡,給它注入了時尚的符號,其以“流行” 的面孔出現,自然就會火爆而熱鬧。

  中國傳統節日要求人們回家團聚、重視親情 。但是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風尚,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洋節是因為能夠外出活動,而不必留在家裡。畢竟年輕人更喜歡和同齡人在一起,而守在家中也確實除了吃喝沒有更多的花樣。在傳統節日形式單調的影響下,年輕人當然會更青睞熱鬧多變的洋節。 中元節、萬聖節,說到底只不過是個名目,為了趕時髦,年輕人肯定會找一個能玩的節日。

  蘭州大學研究民俗學的張教授 說:“目前國內的傳統節日能夠保留下來的似乎只剩下了‘吃’ ,除了那些重大節日中的活動,像耍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等還能進行外,其他的都消失了。沒有民眾可以參與的活動,節日也就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而形形色色的洋節正是用多樣的活動佔據了人們的視野。其實萬聖節做南瓜燈,中元節也有放河燈的活動;萬聖節有遊園和聚會,中元節也有燈會和慶典 。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重視這些文化遺產,莫要使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意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