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的一個核心指標是什麼

  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會議強調,“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那麼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健康中國的一個核心指標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健康中國的一個核心指標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

  創新建設健康中國的動力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國建設開啟之年,而在制度創新上做長遠謀劃,才能確保未來之努力顯現成效。

  健康中國建設面臨許多挑戰,既包括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及其影響因素流行、環境汙染等健康決定因素的挑戰,也包括體制機制方面的制約,需要用制度創新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管理制度創新將聚集健康中國建設的動力。健康決定因素的廣泛性和多樣化需要健康保障策略和行動及社會化與全民性。健康中國建設不能等同於“衛生中國”建設,需要突破現有的管理體制,實現在國家水平上對健康中國建設的領導和協調。建立健康中國建設委員會並賦予其實質性功能,是協調部門和動員社會的需要,是落實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需要,也是能夠從長遠和根本上建立解決重大健康問題管理體制的需要。衛生服務體系對健康的貢獻只佔到全部貢獻因素的1/5左右,聚集健康促進的管理動力,是整合資源、喚起社會、共促健康的基礎。在部門內部,也需要管理體制創新。過去幾十年形成的管理架構已經難以適應健康中國建設的需要,應該做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健康中國建設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安排,首先需要一個健康的、執行有效的管理體制。

  籌資制度創新將激發健康中國建設的活力。事隨錢走,籌資制度極為重要。我國當前的健康籌資制度不利於健康中國建設。目前,籌資制度問題主要是一個“散”字上,包括醫療服務籌資和公共衛生籌資的分離、各類資源投入渠道的分離、資源投入與健康產出的分離等。醫療服務主要通過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而預防服務籌資主要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度。這項制度安排加深了醫療預防之間的裂痕,影響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合和促進健康的功能。對健康相關資源的投入,比如人力資源、基本建設和裝置設施的投入,因為渠道不一缺乏協調,難以發揮資源投入的效果。加之,資源投入與健康產出關聯不緊,也需要對籌資制度進行變革,而變革的方向是以健康為導向的籌資制度整合。

  監測和評價制度創新將保證健康中國建設的方向。缺乏有效的監測和評價制度,就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衛生領域監測評價包括醫改監測雖然包含健康指標,但是過多強調中間產出***醫療衛生服務數量、服務利用、費用投入等***的考核,對健康結果的考核未能突出出來。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硬指標,需要藍天白雲、飲食安全、人民健康、社會滿意等硬指標,這些指標是社會能夠真實感受和體驗到的指標,是體現健康中國建設責任共擔的指標,也應當是考評國家健康中國建設和考評地方健康省***區、市***建設的核心指標。此外,還需要改變當前的評價制度安排,促成第三方獨立評估成為最重要的評價方式,打破目前“業內評價”和“部門內評價”的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中國建設評價制度,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信的資料、結果公開機制等制度建設,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進步。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一***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針對生活行為方式、生產生活環境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等健康影響因素,堅持政府主導與調動社會、個人的積極性相結合,推動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要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強化跨部門協作,深化軍民融合發展,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環境治理,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預防和減少傷害,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態和社會環境危險因素,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共治格局。要推動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衛生計生、體育等行業要主動適應人民健康需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要素配置和服務供給,補齊發展短板,推動健康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要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引導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活行為因素,形成熱愛健康、追求健康、促進健康的社會氛圍。

  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斷完善制度、擴充套件服務、提高質量,使全體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質量的、可負擔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覆蓋全生命週期,針對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確定若干優先領域,強化干預,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面維護人民健康。

  健康中國2030主要內容***二***

  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高,健康服務體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體育健身服務,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到2030年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基本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促進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有利於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健康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