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傳導通過什麼途徑

  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哪些媒介體將財政政策工具的作用傳匯出去?最為重要的媒介體是收入分配、貨幣供應與價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哪些媒介體將財政政策工具的作用傳匯出去?最為重要的媒介體是收入分配、貨幣供應與價格。財政政策工具變數的改變主要是通過引起上述媒介體中間變數的改變來達到預期目標。這樣,政策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就與傳導機制的作用聯絡在一起。不注重對政策傳導機制的研究,就無法回答財政政策在貫徹執行中的種種效應偏差,並無法解釋財政政策體系的整個作用機理。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政策工具變數調整是如何通過收入分配來傳導的,它們之間如何協調。收入分配的範圍很廣,我們只選擇對整個GDP分配影響最大的個人收入和企業利潤收入分配進行分析。

  政策工具變數的調整,對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改變貨幣收入者實得貨幣收入或使貨幣收入者的實際購買力發生變化。對於前者,主要是通過對居民個人徵稅,使其稅後收入減少或通過某種形式的補貼使居民個人的實得收入增加;對於後者,主要是通過貨幣的升值或貶值來進行調節。居民個人收入的變化影響其儲蓄與消費的行為,並影響勞動者生產積極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還可能導致勞動者在工作與閒暇中重新作出選擇。例如,開徵消費稅直接影響消費支出,開徵利息稅則可能影響儲蓄行為。再如開徵個人所得稅,當累進稅率達到一定高度時,就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工作與閒暇中重新選擇,產生減少工作***或有效工作***時間增加閒暇時間的替代問題。這樣,就會對總產出產生一定影響。

  政策工具變數調整對企業利潤分配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企業稅後利潤的分配上。體制調整後,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自主權擴大,利潤成為企業追求的主要目標,稅後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稅後利潤的變化,影響企業的生產行為,尤其是企業的投資行為。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國家與企業的利潤分配關係不穩定,缺乏必要的規範性措施,往往是導致企業行為短期化的重要誘因,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傾向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諸如盲目生產、重複建設等一系列問題。

  總之,在總供求波動的背後,主要是收入因素變動影響,而收入的變動是分配的結果,或者說是利益格局調整的結果。財政政策工具正是通過對利益的調整來實現政策目標值。

  怎樣評價財政政策效尖的優劣

  對某項財政政策效應的優與劣作出客觀評價,是政策研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可以為決策者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然而,對某項財政政策的效應做準確的評價又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工作。因為,財政政策作用的結果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儘管政策的制定者總是在尋求最佳的政策效果,努力減輕或消除消極效果的影響,但是客觀經濟執行過程的複雜性,使政府的預期與實際很難完全相符。

  政府為推行某項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費用、執行費用和補償費用構成了該項政策的“成本”,而某項政策實施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則可視為該項政策的“效益”。這樣,對政策有效性評價可以通過政策成本與政策效益的對比分析來進行。即當政策效益大於政策成本時,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則低。

  政策效益實際上也是政策目標值的實現。一般來說,政策目標值是根據客觀經濟執行需要規定的,實現政策目標值,財政政策就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政策研究費用與執行費用可以用貨幣單位直接計算,困難在於:對某項政策實施所產生的消極影響難以完全用貨幣計量,實施某項政策而需給受損者的必要補償費用或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損失難以準確度量。比如,政府為平衡預算,實施一項增加稅收政策。當個人所得稅增加時,減少了個人收入,可能使一部分人的勞動生產積極性受影響。當企業所得稅增加時,減少了企業的稅後利潤,也可能降低部分企業的投資熱情。對於一個社會來說,這種損失究竟有多大是難以準確估算的。因此,政策效應評價的關鍵是在政策效益既定的前提下,確定政策成本最低者為優。上述分析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的邏輯表示式:

  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積極作用***實現政策目標產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費用+政策執行費用+補償費用***或效率損失***]

  這一邏輯表示式說明了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必須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作出判斷。當然,政策的“成本與效益”分析較之一般企業的經濟效益與成本的比較分析更為複雜。

  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分為兩種情況

  根據政府是否採取行動,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分為兩種情況。

  1、“自動穩定器”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在“自動穩定器”的財政政策中,當經濟出現不均衡時,政府不需要採取任何行動,財政政策工具就會自動發揮作用,減緩經濟的衰退或者膨脹,穩定經濟。在財政政策工具中,自動穩定器主要包括超額累進稅率的所得稅和有明確條件規定的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2、“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在大多數總供求失衡的情況下,為了使經濟達到預定的總需求和就業水平,僅依靠“自動穩定器”財政政策工具往往調整力度不夠,政府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相機決定採取不同的財政政策手段,進而影響企業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調節社會總需求。這就是執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