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每個投資者應瞭解財政實施的重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對股價的影響

  每個投資者應瞭解財政實施的重點。股價發生變化的時點,通常在政府的預算原則和重點施政還未發表前,或者是在預算公佈之後的初始階段。因此,投資者對國家財政政策的變化,也必須給以密切的關注,關心財政政策變動的初始階段,適時做出買入和賣出的決策。

  財政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的需要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的分配活動,它體現著國家與其有關各方面發生的經濟關係。國家財政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的純收人。

  財政大小取決於物質生產部門以及其他事業的發展狀況、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效益的高低、以及財政政策的正確與否,財政支出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公共事業、教育、國防以及社會福利,國家合理的預算收支及措施會促使股價上揚,重點使用的方向,也會影響到股價。

  財政規模和採取的財政方針對股市有著直接影響。假如財政規模擴大,只要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方針,股價就會上漲;相反,國家財政規模縮小,或者顯示將要緊縮財政的預兆,則投資者會預測未來景氣不好而減少投資,因而股價就會下跌。雖然股價反應的程度會依當時的股價水準而有所不同,但投資者可根據財政規模的增減,作為辯認股價轉變的根據之一。

  財政投資的重點,對企業業績的好壞,也有很大影響。如果政府採取產業傾斜政策,重點向交通、能源、基礎產業投資,則這類產業的股票價格,就會受到影響。財政支出的增減,直接受到影響的是與財政有關的企業,比如與電氣通訊、房地產有關的產業。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和控制貨幣供給量,進而影響巨集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實施巨集觀調控,是中央銀行的基本職責之一。貨幣政策作為巨集觀經濟間接調控的重要手段,在整個國民經濟巨集觀調控體系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絡的方式***是巨集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巨集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積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消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消極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取向受關注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各界比較關注的是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取向。從今年開始,經濟增速目標由之前的“點目標”調整為“區間目標”,區間調控目標的設立為巨集觀調控贏得了迴旋餘地。考慮到需求端調控政策空間有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艱鉅,明年的經濟增速目標有必要適度增加彈性。

  設定經濟增速目標,首先要考慮“能不能”的問題。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持續高速增長,已經到了增速換擋的階段。潛在增長能力回落可以用要素回報率來解釋。有學者研究發現,貨幣信貸擴張對經濟的拉動效果逐漸減弱,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單位GDP需要的資本投入量已大幅上升。勞動生產率方面,傳統二元經濟中勞動力從農業部門進入非農部門,天然具有推升勞動生產率的作用,而現在勞動力在非農部門之間轉移,特別是由其他產業轉入第三產業,很難帶動生產率提高。如果短期內技術水平沒有大的突破,難以指望潛在增長能力快速提升。

  設定經濟增速目標還要考慮“夠不夠”的問題,即設定的增速水平是否可以保證就業、增加收入和保護生態環境。近幾年來,勞動力市場出現比較奇特的現象,就是經濟增速下行與勞動力緊張並存,這主要是因為經濟結構轉變提升了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同時人口結構改變減少了勞動力供給,也就是說從滿足就業的角度來看,目前的經濟增速已足夠。與此同時,經濟增長與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脆弱的環境承載能力要求設定增速目標時一定要有所保留。

  過去一年,作為總需求管理工具,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了不小貢獻。但要看到,總需求管理工具繼續擴張的空間正在縮小,如果把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都計算在內,全口徑下的財政赤字將超過年初設定的3%目標,財政政策繼續擴張的空間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近期,銀行間市場利率水平持續走高,流動性亦呈緊張之勢。之所以有此轉變,同區域性資產價格泡沫和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有很大關係。展望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應該不會改變。今年下半年政治局會議兩提“抑制資產泡沫”,表明當前貨幣政策的重點之一就是防風險,同時長期低利率帶來的資金外流風險也不容忽視。靈活設定經濟增長目標,也能夠為保持合理的利率水平留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