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財政政策和貨幣的混合使用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兩大重要經濟政策,兩者無論是在微觀經濟領域還是在巨集觀經濟領域都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主要有四種混合,第一種是膨脹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混合,第二種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混合,第三種是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混合,最後一種則是以及膨脹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混合。這些混合的政策效應,有的是事先可預計的,有的則必須根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何者更強有力而定,因而是不確定的。比如,第一種混合一定會使利率上升,但產出是不能確定的。第二種混合一定會使產出減少,但不能確定利率。第三種混合能夠確定的是利率一定會下降,但產出不能確定。最後一種混合,可以肯定的是,產出一定增加,但利率不確定。

  政府和中央銀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不同目標,選擇不同的政策組合。例如,當經濟蕭條但又不太嚴重時,可採用第一種組合,用膨脹性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又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當經濟發生嚴重通貨膨脹時,可採用第二種組合,用緊縮貨幣來提高利率,降低總需求水平,又緊縮財政,以防止利率過分提高;當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又不太嚴重時,可用第三種組合,用緊縮財政壓縮總需求,又用膨脹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財政過度緊縮而引起衰退;當經濟嚴重蕭條時,可用第四種組合,用膨脹財政增加總需求,用擴張貨幣降低利率以克服“擠出效應”。

  為了實現經濟總量平衡的目標,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組合方式靈活多樣,在具體的操作中,準確的形勢判斷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能夠成功協調配合以維護經濟平穩增長的首要條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內容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政策目標上的配合與平衡。經濟總量平衡的具體表現實際就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物價總水平的相對穩定,當然還要顧及就業。就總量目標而言,財政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但從短期看,當經濟面臨某種衝擊時,它對產出、通脹率和就業的作用方向並不是不一致的,此時,巨集觀經濟政策在穩定產出、通脹率和就業上存在平衡問題。根據丁伯根法則,為了達到多個目標,就需要有多種政策手段。例如,就通脹與失業而言,菲利普斯曲線中的交替關係就表明貨幣政策難以同時兼顧,所以,即便在美國的貨幣政策決策中,也都存在所謂的鴿派與鷹派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恰當的財政政策配合,就可能會實現低失業、低通脹的經濟增長,促進全社會的福利最大化。總量平衡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國內儲蓄與意願投資的基本平衡,當兩者不平衡時,就會出現貿易順差或者逆差。大量的貿易順差或逆差會引起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巨集觀經濟政策就是要縮小儲蓄與意願投資之間的缺口,單憑貨幣政策恰恰是無能力力的,財政政策就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引導國內消費的增長,另一方面引導生產者把資產配置到符合國內需求的產業和行業當中去。

  其次是政策方向的配合。由於財政、貨幣政策具有不問的作用機制和特點,它們之間可能會產生三種效應:①合力效應,使兩者的配合可以獲得比單一政策調控更大的效果。例如,在經濟明顯過熱時,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貨幣政策通過減少貨幣量的供應、提高利率,兩者相互配合,可以取得較好的合力效應。②互補效應。由於它們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和機制,可以取長補短。例如,貨幣政策越來越強調前瞻性,在有潛在的通脹壓力時就採取措施。但這有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損害。若在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同時,維持或適度擴大財政對公共設施、基礎性建設的投資,就可以增強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取得較好的政策效應。再比如,當面臨投資需求易膨脹,而消費需求卻不足時,在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遏制投資需求的同時,適度擴大轉移支付和社會保障支出,就能夠兼顧投資與消費。③矛盾效應。即財政、貨幣政策產生政策效果的抵消性。例如,當經濟出現 “滯脹”時,刺激經濟增長的財政政策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貨幣政策在抑制通貨膨脹時又會阻礙經濟增長。它們之間的配合就是要避免這種現象。可見,在巨集觀調控中,必須構建一個有效的財政貨幣政策組合。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型別經過排列組合後,所形成的政策搭配模式的基本模式主要有9種***見表***。

  第三,政策工具的配合。財政、貨幣政策都是通過一定的政策工具來實現的。財政政策可選擇的工具有:公共投資、稅收、財政補貼、轉移支付等。貨幣政策可供選擇的工具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貸款和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等總量控制工具,以及視窗指導、房地產信用比率控制等選擇性政策工具。財政貨幣政策在其工具的選擇上也應相互搭配,不僅財政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要相互配合,而且財政、貨幣政策內部的各種工具之間也要相互配合。

  第四,政策力度的配合。財政、貨幣政策的力度是指財政、貨幣政策對其調控物件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在財政政策方面:***1***預算政策的“自動穩定器”功能對穩定經濟的力度較強,但對調節經濟總量來說,力度則較校如果採取補償性的財政政策,人為地通過預算政策來調節經濟的話,預算政策的力度就會較大,其力度的大小與財政盈餘或赤字佔國民收入的比率成正比。***2***稅收是通過稅種的設定、稅率的調整、稅款的減免等來調節經濟的,它對總量的調節作用較強。***3***政府投資,如果是在超越預算平衡的基礎之上形成的赤字投資,其對經濟總量的調節力度很強,調節力度的大小和一個國家當期的財政赤字成正比例關係。***4***財政補貼和轉移支付制度對經濟總量有比較積極的影響。

  在貨幣政策方面:***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對經濟總量的調控力度一般較強。準備金率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結構和貨幣乘數的變化,從而引起銀行信貸和貨幣總量成倍地變化,正因為如此,它向來就具有“巨斧”之稱。***2***再貼現和再貸款的政策力度由中央銀行對再貼現和再貸款的條件限制、中央銀行對再貼現和再貸款額度以及對再貼現和再貸款的利率調整所決定。 ***3***公開市場業務的力度與法定存款準備金、再貼現和再貸款政策的力度相比,要小一些。它是微調的貨幣政策工具。

  第五,政策時間的配合。財政貨幣政策的時間配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政策選擇的時機,即政策的選擇時點問題;二是政策的持續期,它指的是財政、貨幣政策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一方面,如果時點選擇不當,要麼就會過早地改變了經濟執行方向,出現不良的後果;要麼就會錯失良機,加大以後政策調控的難度。另一方面,持續期過短達不到調控目標,持續期過長又會產生 “矯枉過正”,從而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解決財政貨幣政策的時間問題的難點在於政策時滯的確定和政策持續時間的把握。二者的配合在時間問題上應注意對巨集觀經濟執行態勢的考察,在準確判斷巨集觀經濟執行態勢的基礎上,科學選擇財政、貨幣政策的組合,同時需要對財政、貨幣政策工具時滯的長短進行仔細研究,根據需要選擇時滯長短相匹配的政策工具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