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下面小編帶你瞭解2017的時間開始和結束時間,希望對你有幫助!


_2017三伏天結束時間_2017年三伏天時間表

  2017的時間開始和結束時間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 為初伏 10 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 為中伏 20 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 為末伏 10 天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這是真正暑天的開始。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

  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中伏天數的多少視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為10天。2017年的初伏7月18日開始。

  “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伏”是隱伏起來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裡最熱的時期。

  三伏天的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不僅能增進食慾、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解暑藥粥”,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專家提醒大家應警惕夏季患上腸胃炎。據介紹,從中醫的角度講,脾屬土,喜燥惡溼。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溼,溼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洩瀉,水腫等症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溼困脾”。

  此外,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少吃糖

  多吃糖是發生癤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痛腫等面板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併發面板癤腫,正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

  5、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

  6、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

  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建議大家每天優質蛋白的補充也要到位,比如每天喝牛奶,吃雞蛋,魚肉或者是蝦肉,或者是瘦的羊肉、牛肉來補充我們損失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在三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維生素缺乏會表現為工作,生活精力不夠,容易犯困,容易疲乏,針對這一類人群,我們建議多吃一些粗雜糧,定期吃一些動物的肝臟,頻率不需過高,每週一到兩次,每次大概是一兩左右。

  三伏天怎麼吃比較好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人體陽氣,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三伏天,人稍勞作或運動,就大量出汗,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因此,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3、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溼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4、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蔔、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2017的時間開始和結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