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婚嫁是結婚嫁娶的意思,是人類為維持社會秩序,傳遞香火,延續人類文明的一種儀式禮節。通過婚嫁行為,一方面獲得社會群體的認可,另一方面,確定正式的配偶關係。那麼?

  婚嫁制度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中國婚嫁制度源於何時,根在何處?正在甘肅蘭州召開的“第二屆中華伏羲研討會”上,來自中國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們一致認為,伏羲是中國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啟者,“制嫁娶”反映出人類從雜居群婚到對偶婚姻的深刻變革,標誌著中國歷史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

  這也是伏羲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原因。據相關專家考證,人類在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洪荒時期和母系氏族社會後,大約在6500多年前,開始逐步進入父系社會。據古籍記載,當時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率部落由甘肅成紀***今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陽縣***。

  隨後,伏羲以其聖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並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統一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伏羲還畫八卦、取火種、造書契、創樂器、興嫁娶,肇啟了中華文明。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認為,伏羲的最大功績之一就是“正姓氏、制嫁娶”,創立了男女對偶的婚配製度,最終使人類的體質和智力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據介紹,在太昊伏羲氏時代,原始畜牧業迅速發展,九州大地和睦相處,一片太平景象。但是最讓伏羲傷腦筋的是當時出生的嬰兒中,常常出現畸形怪異現象。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伏羲發現,這與當時存在的男女群婚、亂婚現象有關。於是他開始在華夏九州開始了“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制。他先定姓氏,以防止亂婚和近婚。又首創中國最古老的風姓,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跨越。甘肅天水是伏羲誕生地,被稱為“羲皇故里”。市區現存明代重修的伏羲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場所。2005年伏羲文化旅遊節和伏羲公祭活動3日在這裡舉行。

  延伸閱讀:

  婚嫁習俗  婚嫁習俗源遠流長、縱橫千年的華夏古國,婚禮儀俗也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和文化底蘊。

  大喜之日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蔔,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