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大班語言教案
讓幼兒學習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儘量表現作品所蘊含的幽默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聰明的烏龜》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重點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對付狐狸的。
2.學習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儘量表現作品所蘊含的幽默感。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故事。
――有一隻聰明的烏龜戰勝了狡猾的狐狸。今天,老師就講一講聰明的烏龜的故事。
――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
――故事裡有誰?烏龜對付狐狸的辦法聰明嗎?
2.幼兒看圖片分段討論。
――觀察第一、二、三幅圖,說說狐狸和烏龜發生了什麼事。
――觀察第四幅圖。狐狸想吃烏龜,烏龜怎麼辦?
――觀察第五幅圖,引導幼兒重點討論:烏龜怕摔、怕火,為什麼還讓狐狸把它摔到天上,扔進火盆呢?***鼓勵幼兒兩兩結伴有表情地分角色對話***
――觀察第六幅圖,引導幼兒討論:烏龜喜歡水,為什麼狐狸說要把它扔到水裡,它反而哭了呢?你認為烏龜聽了狐狸的話心裡會怎麼想?它的心情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觀察第七、八幅圖,引導幼兒看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3.角色對白。
――教師既當敘述人,又當狐狸,與理解力、表現力都比較強的幼兒進行繪聲繪色的對白。
――在前一輪對白的示範下,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對白。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講述時的語氣、語調和表情。幫助幼兒理解烏龜的聰明機智。
建議
1.活動前幼兒已對烏龜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有了一些瞭解,這樣幼兒就能理解烏龜的聰明與機智了。
2.為了使討論的問題情境集中在烏龜如何機智地對付狐狸上,開頭的烏龜救青蛙這一部分可以一帶而過。
3.“角色對白”要將狐狸貌似狡猾,實乃愚蠢:烏龜表面可憐,實則機智的內涵表現出來。角色對白可集中在“狐狸實在餓,慌了”直到結尾這部分進行。
篇二
《奶奶過生日》
【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中奶奶說“這個拌黃瓜,味道特別香”的寓意,感受作品中其樂融融的親情。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懂得自己長大了,應幫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認識字詞:奶奶、爺爺、媽媽、爸爸、口、個。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師自制字詞卡:奶奶、爺爺、媽媽、爸爸、口、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唱生日歌,引入主題。
提問:小朋友,我們什麼時候會唱這首歌呢?你喜歡過生日嗎?為什麼?
二、教師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幼兒用書上的內容。
提問:
1、小朋友,看一看,圖中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2、今天是誰過生日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呢?
三、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完整欣賞。
討論:
1、丹丹奶奶過生日這一天,爸爸、媽媽和爺爺在忙著做什麼菜呢?丹丹在做什麼?
2、如果你的奶奶過生日,你會幫忙做什麼呢?
四、幼兒看圖,輕聲跟教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遍詩歌。
討論:奶奶嚐了嚐拌黃瓜說了句什麼話?為什麼會這樣說?
五、朗誦詩歌。
1、幼兒手指點字朗誦一遍詩歌。
2、採用集體、分組、個別等形式朗誦詩歌。
六、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字詞:奶奶、爺爺、媽媽、爸爸、口、個。
遊戲名稱:點老五。玩法:教師手拿字卡,用手摸著小朋友的頭說:“點一、點二、點三、點四。點到老五就是他。”點一個摸一個,直到第五個,便請他站起來,認一張字卡。
七、討論:
兒歌中的“我”已經長大了,會關心大人,還會幫助大人做事,你們會幫家人做些什麼事呢?
活動結束。
篇三
《好長好長的名字》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猜猜中瞭解藍狐狸長長名字的由來,感受故事的有趣。
2、藉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義,並對名字的由來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PPT課件、動物的名字元號卡片。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瞭解自己名字的由來。
【活動過程】
一、由藍狐狸引出故事
1***師:瞧!這是誰?這隻狐狸長得很特別哦!
2***小結:長著一身藍藍的毛就是這隻狐狸特別的地方,所以狐狸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狐狸”。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故事——藍狐狸遇見波波蛙和紅葉鼠。
1***教師邊講故事邊在操作板上出現符號“波波+藍狐狸”、“紅葉+波波+藍狐狸”。
2***師:現在藍狐狸的名字叫什麼?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2、教師繼續講故事——藍狐狸遇見綠草蛇。
1***師:瞧,這次藍狐狸來到了什麼地方遇到了誰?猜一猜,小蛇會有什麼好聽的名字呢?***幼兒回答,並聽小蛇說話的錄音***
2***現在藍狐狸的名字長了嗎?
3、幼兒為藍狐狸添名字。
1***師:藍狐狸後來還碰到了許多動物,瞧!它先遇到了誰,再遇到誰,最後遇到誰?
2***師:這些動物也都有好聽的名字,我們來猜一猜。
3***幼兒商量,幫藍狐狸添名字。
4、教師繼續講故事——結尾。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
三、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評價:
1、教師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情景性——始終在有趣而連貫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動一氣呵成,前後呼應。讓孩子們和聽課老師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有所得。
2、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性——來自於生活的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運用到活動中去。
評價
1.活動能從幼兒喜歡的圖書著手,選擇的內容是每個幼兒都有經驗的,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共鳴。
2.能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瞭解名字的由來,尤其是圖文夾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使得每個幼兒能大膽想象,敢於表現,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
思考
在“幼兒幫藍狐狸還名字”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提要求時“還”的順序沒有強調,因此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動前教師能否明確要求,二是在很長很長名字形成過程中將“+”改成箭頭的圖示,由下至上形成疊加,在“還”的時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正向與逆向的名字還法。
有效性體現——
1、充滿了情趣性,讓孩子在濃濃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藍狐狸名字不斷變長的過程與趣味性。
2、通過教具的有效使用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同樣都得到了展現。
3、在孩子學習、理解和思維的過程,讓教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體現。
再思考——
教學目標中知道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進一步探索只在教學活動最後
一個環節提及,整個教學的中心體現在加名字和還名字的過程,是否可以進行目標的修改,使其更為適切。
目標中讓幼兒“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有探索興趣”,但在活動中名字環節的匯入有一些牽強。由於時間的限制,“名字”一環節的文章沒有做透,有意有未盡的遺憾。
2、教師注重活動環節的精緻性。
3、教師注重幼兒學習的層次性——兩節活動教師注重教學的層層推進,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