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洗手禮儀教案

  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飯前飯後、點心及大小便後要洗手、學會念《洗手》兒歌。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我的小手真乾淨

  活動內容:我的小手真乾淨,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目標:1.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步驟,初步知道講究衛生,才能夠減少傳染病

  2.讓幼兒養成飯前、便後、手髒時洗手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掌握正確的洗手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洗手圖片、臉盆、清水、肥皂、毛巾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1. 幼兒一邊朗誦兒歌,一邊拍手《小手拍拍》。

  2. 師提問:引入活動

  ***1*** 小朋友?請伸出你們靈巧的小手,看一看,想一想,如果你們的小手髒了怎麼辦?***應該洗手***

  ***2*** 誰能說說我們應該怎樣洗手?***請幼兒回答***

  ***3*** 師小結,幼兒回答正確加以鼓勵

  二.基本部分:給幼兒交給正確的洗手方法

  1.教師出示洗手的操作掛圖,幼兒邊看老師貼上的圖片,邊聽老師講解,淋溼手——擦肥皂——搓手——沖洗乾淨——毛巾擦乾。

  2.教師有意將掛圖打亂,請一位幼兒上臺按順序將圖片掛號。

  3.教師示範

  ***1***教師將準備好的一盆水端來,讓幼兒說說洗手的順序,再一步一步的按順序洗手,讓幼兒進一步知道我們的小手是這樣洗乾淨喲!

  ***2***幼兒按照教師的洗手方法上臺試一試,全班幼兒進行評價,並給予鼓勵。

  ***3***師再一次提問:什麼時候我們要洗手?***啟發幼兒說出:飯前、便後。手髒了要洗手***。

  三.結束部分

  1.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洗小手的方法了,讓我們一起將小手洗乾淨吧!看誰的小手洗的最乾淨。

  2.磁帶聽兒歌,進一步加以鞏固洗手的知識

  擰開龍頭沖沖手,

  擦擦肥皂搓一搓。

  搓搓手心和手背,

  篇二

  如何擤鼻涕

  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教學方法:行為辨析法 演示示範法。活動目標:1.掌握擤鼻涕的正確方法。2.養成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核心要素:小鼻子愛護它 不玩弄 不手挖流鼻涕 輕輕擦 愛清潔 人人誇

  活動準備:小鏡子、手紙、手絹。

  基本過程:

  ***一*** 通過遊戲匯入活動

  老師帶領幼兒做指五官的遊戲:“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在哪裡?答:眼睛在這裡。用手指出來,用手指出來”邊唱邊根據歌詞指到相應的五官。

  ***二*** 關鍵步驟:

  1. 當老師帶著幼兒做到指鼻子的時候,另一位老師裝作鼻子痛,嗚嗚地哭,讓幼兒產生疑問,老師問為什麼哭啊?請幼兒回答。老師告訴幼兒:“鼻子不舒服,特別難受”。

  2. 孩子們又問:“鼻子,鼻子,你為什麼難受呀?”

  老師以鼻子的口吻說:“因為小朋友的手不乾淨,總是用髒的手和袖子在我身上蹭來噌去,尤其是我哭起來的時候,從不關心我,可難受、可痛了!”

  3. 讓幼兒對鼻子產生同情心,以後不要再用手挖鼻孔了。

  4. “誰能想個好辦法呀?”教師讓幼兒說一說怎樣擤鼻涕?***用手絹和手指擦***

  5. 老師示範擤鼻涕的正確的方法。

  提示幼兒:“擦的時候不能太使勁,要不小鼻子也會疼的。”

  6. 學一學,做一做:

  老師說:“那咱們一起來學一學怎麼擦鼻涕,好不好”?

  方法:老師邊說邊拿出衛生紙帶著孩子們一起做起來,重點要讓幼兒學會擤鼻涕,

  先按住鼻子一側擤,同樣方法再擤另一側。

  ***三*** 教師總結:

  “好了!小朋友們你們已經學會了擤鼻涕的方法了,可別讓你的小鼻子再傷心哭泣了。”老師總結性的話再次提醒幼兒。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隨即指導需要擤鼻涕的幼兒如何擤鼻涕。

  家園互動:

  1. 家長在幼兒面前不要出現挖鼻孔的現象,為幼兒做榜樣。

  2. 家長指導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擤鼻涕。

  注意事項:

  1. 擤鼻涕時應要用紙巾先按住鼻子一側擤,同樣方法再擤另一側。

  2. 如果有的幼兒生病流鼻涕,教師應提醒幼兒隨身攜帶紙巾,以備擤鼻涕時使用。

  3. 提示幼兒將擤完鼻涕的紙巾扔到垃圾桶,然後打香皂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