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看育兒知識大全

  孩子的成功除了智商外,很多人還會想到情商。大多數家長關心孩子的智商,卻忽視了情商同樣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給家長看育兒知識一

  怎麼提高孩子情商?

  孩子的成功除了智商外,很多人還會想到情商。大多數父母關心孩子的智商,卻忽視了情商同樣重要。生怕自己孩子的智商不夠高,無法適應競爭激烈的生活,而遭到淘汰。然而在3歲前,父母該如何進行寶寶情商教育呢?下面就來看看寶寶情商教育的四要點。

  一:誠實做人

  鼓勵孩子說實話,說真話。說謊是人的一種迴避危險的行為,孩子說謊是難免的,這時父母要耐心地教導孩子。6-7歲的兒童能很快意識到他們說了謊話,並感到很內疚、慚愧,卻又不知所措,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擺脫一切心理壓力,讓他們放心地感到你不會責罵他們。當孩子能坦白地指出他人的錯誤行為時,要對他的勇敢、正直行為鼓勵、表揚。

  二:理財習慣

  讓孩子明白錢來的不容易,瞭解錢的使用及用途。父母可以把錢交給孩子,並讓他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東西。孩子第一次成為錢的主人並親自支配它,定會不知所措,你可以為他做一些精心的場外指導。告訴他如何合理地計劃、支出這些錢。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會使他終身受益。

  三:同情心和愛心

  同情心是人的一種本能,一個9個月的嬰兒在看到另一個嬰兒啼哭時,也會毫不吝嗇地落下眼淚,這是同情心最簡單、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你應該幫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進一步培養這種好的品質。你可以不定期地問孩子:為了讓其它小朋友開心、快樂,你該怎樣做?今天你怎麼惹小朋友生氣了?你為什麼會這樣做?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融洽關係,培養孩子不斷為他人付出愛心。

  四:專注與責任心

  鼓勵並儘量讓孩子全身心地專注於一項愛好或課外活動,如果這星期各種活動蜂擁而至,她既要練芭蕾,又要彈鋼琴,還要畫畫,孩子會身心疲憊,力不從心,結果是她可能什麼都學不好,相反,如果你只為她精心挑選一項她喜愛的課外活動,她不但會精力充沛地用心學,而且還會培養一種對自己所從事活動、對自己所在集體的強烈責任感。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必將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很可能造成將來人生的坎坷。各種提高孩子情商的方法層出不窮。0-3歲是寶寶性格、習慣、意志品質形成和發展的第一關鍵期。把握這段黃金時期,給寶寶充分的情商教育,對寶寶未來的幼兒園、小學、青春期及成人階段,奠定積極健康的性格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給家長看育兒知識二

  讓孩子健康的卡通片有哪些標準?

  卡通片是很多孩子的樂趣所在。父母不能不讓孩子看,但健康的卡通片也是有標準的,特別是一些不適合孩子看的卡通片要有所防備,以免造成孩子早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目前,國內的卡通片主要以日本卡通片為主,這就更要父母再三考慮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

  人物充滿童趣

  卡通片的人物都有著一定的特色,或是可愛美麗或是足智多謀。它們的共同點是讓人忍不住產生喜愛之情。不過,目前,有些卡通片卻在人物造型上走了“性感”路線,甚至會有卡通人物“半裸”或“全裸”出鏡。爸爸媽媽可要當心這樣的片子,別讓小孩兒過早接受如此“早期教育”。

  “暴力美學”不可取

  在國內,目前對卡通片的動作可能與暴力方面有關還很少限制,更沒有詳細的規定,這就要靠爸爸媽媽的“火眼金睛”來加以鑑定了。相比大多數歐美的卡通影視公司對自己出產的卡通片都有明確的受眾年齡定位。若是專門針對幼兒的卡通片,會有嚴格的規定確保在鏡頭中沒有與暴力相關的道具、動作和畫面,如:刀、槍、打人、殺人及流血畫面等。

  畫面色彩鮮豔

  卡通片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畫面的質量。質量過硬的畫面對孩子的視力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有些動畫片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故意抖動畫面;有些則是粗製濫造,使得畫面效果比較差。這樣的片子,對孩子的視力有弊無利。有些卡通片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例如在國際上得獎的一些動畫短片,但是它們的色彩往往偏灰偏暗,明暗對比不鮮明。這樣的卡通片,即使您愛看,相信您家的寶貝也是不太會感興趣的。

  觀念積極向上

  卡通片的積極向上是指宣揚的是善良、真誠、友誼、愛國等精神和品質,這一點相信大多數的卡通片都能做到。但仍需注意兩點:一是卡通片中的情愛場面。如果您不想孩子小小年紀就滿口“愛呀愛”的,就請注意避開。二是過於成人化的思想。有些卡通片的思想比較複雜,如人的兩面性、事物的悖論、世事的無奈、人心的險惡……大人都不一定能懂,更何況小孩兒呢?

  卡通片的定位大多數還是以小朋友為中心,所以卡通片的製作和內容就更應以小朋友所處的年齡特色為重點。現在孩子的心理年齡普遍早熟,這很大一部分與電視傳播媒介的不加制約有關。如果連卡通片這塊最後的淨土也消失了,孩子的未來,就會存在諸多的不良因素。

  給家長看育兒知識三

  為什麼寶寶會口吃呢

  為什麼寶寶會口吃呢,很多父母對於寶寶口吃,孩子說話結巴,非常的著急。有的也是在第一時間內進行糾正和治療,可是有沒有想過具體兒童口吃的原因是什麼呢?他們的表現又有哪些呢?,還有是在什麼階段開始口吃的呢,父母們注意過沒。

  兒童口吃的原因及表現

  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為主要症狀的語言障礙,這些都是口吃的症狀,尤其在兒童中比較常見,患病兒童約佔兒童總數的5%。大約一半的口吃兒童是在5歲以前發病的。口吃多在幼兒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兒期糾正,如果得不到糾正,則可能伴隨終身,對孩子以後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及時糾正。

  口吃症是由於心理原因所導致的言語障礙。

  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

  1、看到其他人說話口吃,然後孩子跟著學也容易造成孩子口次,因為口吃的感染性很強,由於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備,容易受其他口吃的人影響,如孩子們之間的模仿,經常和口吃的人接觸均可能導致口吃,所以父母要關注孩子的一切動向

  2、孩子學習說話階段家長們比較著急,孩子發音不準或咬字不清楚時,家長們急於作過多的矯正,甚至在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完的時候就經常打斷進行矯正,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壓力,在說話的時候出現緊張,害怕說錯。心裡壓力大,心情緊張,怕說不好被父母罵,自卑等原因也會導致孩子口吃。

  3、孩子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驚嚇,環境突然改變等造成心理緊張,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也可能導致口吃。,如父母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父母這方面要注意。

  4、口吃與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腦功能、語言器官功能障礙有關,這些於遺傳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口吃一般表現為三種類型:

  1、表現說話時經常連續重複某個字音,說話不連貫這樣的口吃是連發型。比如。:你、你……你幹什麼?

  2、表現為經常把某個字音拖長,這樣型別的口吃是伸髮型。比如:老——師,學——校。

  3、表現為反覆說一句轉介面語詞但是不連貫的話,這種口吃是階髮型。比如:這個——這個——。

  幼兒階段,孩子的口吃常多見於連發型,其次是伸髮型。一般是由連發型向其它兩種型別發展。

  小貼士:為什麼寶寶會口吃呢,以上已經詳細說出了孩子口吃的原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學習說話的時候父母不要太急,這樣會給孩子壓力,很多孩子的口吃就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快說話而導致的,如果孩子有口吃及時去醫院做下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給家長看育兒知識四

  孩子自閉症的突出表現

  自閉症的突出表現有哪些呢?社會上經常有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我們對他們的關心不僅停留在言語上,生活中瞭解他們突出的表現才能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想要開啟孩子心靈的窗戶首先要了解孩子們的表現。

  自閉症的孩子站在人群之中你是否能以研究發現呢?其實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已經有一些端倪,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錶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

  和很多影視劇演的一樣,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孤獨的坐在一旁冷漠的看著一切的變化,其實這是明顯缺乏社會交往技巧的表現。

  兩個小孩子交朋友,看似再簡單不過,但是對於自閉症的兒童來說是一件麻煩的事兒。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迴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遊移不定,看人時常眯著眼,斜視或餘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這還尤其表現在語言的能力缺乏,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彙有限,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複別人的問話,不願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一時的表現,常常會伴隨著孩子到5、6歲或者更久,由於語言和心理上的缺陷,很多自閉症兒童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會讓他們學習起來更加吃力,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元號的記憶能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延伸至他們的生活,還會體現在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複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覆挖鼻孔、摳嘴、咬脣、吸吮等動作。

  自閉症的突出表現需要您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對於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家長們如果察覺到不明顯的初期表現就要開始敲醒警鐘,越來越多的自閉症人群讓我們對這個問題認識的更加深刻,希望多多關注身邊的孩子,讓他們及時得到治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