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長的育兒知識

  智慧早教對孩子的成長受益匪淺,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出色,但是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是否能夠審視自己,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盡力做滿分父母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聰明父母的智慧早教

  智慧早教對孩子的成長受益匪淺,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的出色,但是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是否能夠審視自己,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盡力做滿分父母呢?雖然父母是施教者,但不一定就是處於高位者,聰明的父母懂得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傾身彎腰,以孩子的視角以及讓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跟他們作交流,孩子其實很聰明,他們能夠從父母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不以強權壓制他們,孩子還是很樂意給父母分享自己的小天地的。

  智慧的早教在點滴間延展,以下的幾個方面,爸爸媽媽可以參考一下,看看是否都有照顧到。

  一、在吃飯上面

  從小讓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縱容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有些孩子喜歡飯吃到一半就去玩耍,讓爸爸媽媽在後面追著餵飯,這是不好的行為,既不利於胃部消化,還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吃飯一定要好好吃,不要求吃太多,七分飽是最好的。

  二、放學後做作業

  規定好何時做作業就要按時行動,不要總是推三阻四,到了最後手忙腳亂,每件事情都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如此才可以將生活安排好,孩子以後也要獨立生活,教會他好的生活習慣就是在給他的未來鋪路。

  數學計算能力強的孩子邏輯思維相對來說更加活躍,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會更加有條理,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這是正確的做法,孩子小的時候大腦發育迅速,在早期正確的的培養和引導能夠讓他們受益匪淺。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呢?還是要從日常的鍛鍊著手。

  1、培養他們的興趣

  興趣會影響到一個人做事情的投入程度以及收穫成果,孩子若是喜歡數學,那麼無需家長的督促,他們也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反覆的練習,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的,單純的計算是比較枯燥的,也不利於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那麼家長就要想辦法改變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形式,可以通過做數字遊戲,比賽等來激發孩子的好勝心,能夠讓孩子更加積極的參與其中。

  2、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訓練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計算能力,如果能夠堅持下來,對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其他能力都有幫助,口算題目剛開始不要太難,如果錯誤率太高會讓孩子心生怯意,不利於後續的培養,建議爸爸媽媽可以每天給孩子準備十道小題目來做,如果孩子表現出色也要多多鼓勵哦。

  第三、關心孩子的生活

  孩子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此時爸爸媽媽也不要著急心疼而不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從困難中站起,這才是正確的早教引導方式,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我們關心孩子的生活,用正確的方式去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

  總的來說,教育有著深奧的學問,同時變化多端,需要靈活應用,家長都是學習者,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照顧,家長也要虛心求教,結合實際,讓孩子能夠在童年時光中獲得更好的收穫。

  二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頑皮小客人?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所以更喜歡邀請同齡小朋友一起玩。當孩子聚在一起,淘氣、頑皮就成了他們的屬性。當他們做完遊戲,家裡基本就無處下腳了,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的玩具,吃剩的食物,甚至輕便點的傢俱都會移位。家長怎樣應對孩子的小客人呢?

  最重要的,學會寬容與理解,如果家長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有點失職了。孩子需要和同齡人交往,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自控力比較差,所以會為所欲為。不要因為小客人的天性生氣,更不要對他們疾言厲色,學會理解和包容他們,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

  家長一定不能拒絕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現在小朋友生活在高樓之中,離開學校後,能接觸的同齡人很少,孩子長期處於孤獨狀態,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如果拒絕邀請別人來家裡,那麼自己孩子也會被別人列入“黑名單”,一旦被孤立,孩子去上學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減低,影響深遠。

  為了幫助家長解決難題,小編總結了有關專家的一些建議。

  對於小客人

  1、為小客人樹立“遊戲規則”

  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規矩太多,來到家裡不想聽,那麼,家長可以告訴小朋友,這些只是“遊戲規則”,遵守規則的小客人可以在離開的得到一份禮物。比如,不能穿鞋上地毯、沙發、床等,留下小腳印的要給其他小朋友倒果汁並且自己不能喝。不可以亂碰亂跳,因為樓下住著大灰狼,吵醒了大灰狼會被吃掉。

  2、明確告訴小客人,哪些事會讓你高興

  不要對這些小客人樹立太多規矩,他們會覺得束手束腳,很不自在。但是,你可以告訴小客人,玩過的玩具及時收起來,是乖孩子;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是懂禮貌的孩子。讓小客人們在肯定中開心玩耍。

  3、樹立自家孩子小主人意識

  告訴孩子要招待好小客人,並且要維護好自己的家。讓孩子參與準備工作以及事後的收拾任務,這樣,孩子會在和小朋友玩耍時,做出表率。

  對於安全問題

  孩子多,家長的注意力有限,也許會因為疏忽出現安全問題。某個孩子不小心磕傷或者不小心被水果刀劃傷,都會讓本來開心的聚會冷場。家長要提前把危險物品以及貴重物品收好,煤氣關好,熱水保管好,帶鎖的抽屜鎖好等。

  對於自家孩子

  不要當眾教育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錯教育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如果孩子不小心犯錯了,可以等聚會散了再說,這樣孩子也不會因為人多而出現逆反心理。如果別人家孩子犯錯了,無論出於什麼目的,不要責罵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不會讓犯錯的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反而會傷害自家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孩子的天性使然,一群孩子在一起的破壞能力往往比一個孩子大得多,家長要有足夠的包容心,善待自家的小客人,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行為。還有,別忘了對自家孩子的教導,不要讓他成為別人家的頑皮客人。如果條件允許,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最好有家長陪同,保護好小客人的安全。

  三

  懲罰孩子有分寸 假裝遺棄要不得

  很多時候,家長面對犯錯的“熊孩子”,會用假裝遺棄的辦法來懲罰孩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懲罰,往往比體罰的後果還要嚴重,甚至會留下極其深刻的心理陰影,對孩子以後的心理髮展埋下隱患。

  家長可能會解釋為,我只是假裝而已,又不是真的遺棄孩子,哪裡會有這麼嚴重?可是,當孩子聽到家長說:“你再不聽,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只能從家長的直接行為和言語去理解,通常他們只會以為自己被遺棄了,不要指望孩子分清家長是在假裝還是真的不要自己了。

  試想一下,一個學齡前的孩子,在聽到父母說不要自己了,並且離開,他們會多麼的驚慌、恐懼,他們會感覺自己被整個世界遺棄,哭鬧並不會因此而停止,只會更加厲害,當父母再次出現,孩子一定會說再也不敢了,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他們只是不想父母遺棄自己,不想再經歷這恐怖的一切。之後,也許孩子照樣會犯同樣的錯誤,父母會更加生氣,形成惡性迴圈。

  孩子在小的時候,會非常依賴父母,他們感覺父母是自己安全的保障,是自己在遇到危險、恐懼時候的保護。這種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安全感,是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力量,是與他人進行社交的支撐。父母假裝遺棄的行為,會極大地破壞孩子的安全感,他們的幼小心靈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會導致孩子在今後與人交往過程中,變得敏感、自卑、多疑等等,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當然,並不是說當孩子犯錯誤了,家長不可以懲罰孩子,只是希望家長可以換一種懲罰方式。懲罰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疼、難受,而是希望孩子可以糾正錯誤,在確保孩子身心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讓懲罰變得有意義,讓孩子自願改正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