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老師育兒經驗

  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學習一些經驗和心得,那麼中班老師的育兒經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一

  一、首先要培養孩子善良的品格。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格是善良。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向孩子多灌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贈人玫瑰 ,手留餘香”等好的思想,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大街上看到行乞的老人和殘疾人,媽媽表示心意的同時,鼓勵孩子把零花錢拿出來一點給他們。在孩子讀小學時,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車、地鐵,看見老人家、孕婦、抱嬰兒者上車,他們沒有座位時,提醒孩子要讓座位。媽媽引導孩子在學校裡多做好人好事,學校有捐款倡議時,鼓勵孩子多捐出自己的零花錢,表示自己的愛心。此外,讓孩子在學校多幫助老師和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向孩子多灌輸“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孩子的心理素養。讓孩子知道健康是人一輩子快樂、幸福生活的基礎,讓孩子瞭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讓孩子體會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含義。體育鍛煉能舒展身心,有助睡眠,消除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等優良品質;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陶冶孩子的情操,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

  三、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知識的習慣。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物慾橫流現實的社會裡,家裡沒有任何背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父母親只能給孩子提供簡單的衣食住行,而讀書才是改變孩子命運的最佳途徑。媽媽多給孩子講那些為人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名人故事。讓孩子懂得“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的真正含義;讓孩子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能改變命運”永不過時;時光不會倒流,只有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長大後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媽媽在孩子讀書時,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只要孩子善良,遵紀守法,不做損人利己、不做坑蒙拐騙的壞事,即便以後在平凡的職業生活中,也能夠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俗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認真的去做好每一行,孩子就是成功的。

  四、培養孩子做個遵紀守法、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人。讓孩子明白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引導孩子做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校紀校規的人。此外,平時多給孩子講些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教育,如:防騙、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煤氣安全、防溺水等知識,多給孩子講些日常生活中的醫學保健知識和急救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五、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為孩子以後獨立生活做準備,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孩子繫鞋帶、穿衣服,讀小學時就教孩子炒菜、刷碗、抹桌子、拖地、洗衣服等家務活。不僅女孩子要學,男孩子也要學,孩子們長大了,父母親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他們不僅要照顧好自己,也要學會照顧好家人。在孩子做好家務活後,可以針對孩子好的表現,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以示獎勵,讓孩子知道錢不是隨便就能得來的,是通過勞動換來的。不屬於自己的錢和東西不能要,不要貪佔別人的便宜,要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換取報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外,引導孩子在物質上不要過分追求,有知足常樂的心態,不要有攀比心理。

  六、培養孩子感恩、尊重別人、寬容的品格,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教育孩子尊重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人的地位高低、金錢多少區別對待,不要當個“勢利眼”的人。在學校團結同學,不要拉幫結派;在和別人發生矛盾時,讓孩子學會寬容,不要有過激行為,“退一步海闊天空”。多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珍惜和家人的感情,珍惜師生緣、同學緣,增進親情和友誼。

  七、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提高文明素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孩子不要隨地丟垃圾,要語言文明,愛護公物等,讓孩子明白文明素質非小事,一言一行皆智慧。小而言之,文明素質反映的是個人素質高低,影響的是個人形象、個人前途乃至人生命運;大而言之,文明素質反映的集體形象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運用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威廉詹姆士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鼓勵孩子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八、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為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就可以不尊重孩子。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在孩子犯錯誤時,媽媽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經常大聲呵斥孩子,更不要用簡單的粗暴方式,如經常打罵孩子來懲罰孩子,那樣很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要做到以朋友式的態度,耐心和孩子談心,要放大孩子優點,縮小缺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賞識孩子。媽媽要有意識地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在孩子犯錯時,偶爾用手打一下孩子的臀部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棍棒打孩子,以防被打傷;罵孩子時,注意語言不要過於尖酸刻薄。有時在看待某些問題上,孩子和媽媽觀點不一致時或者出現孩子頂撞自己時,媽媽要冷靜,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想法,也可以採用辯論的形式,這樣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九、培養孩子公正、公平競爭的意識。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縱觀社會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社會是在競爭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的。媽媽應該引導孩子向強者學習,樹立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決心。競爭並不意味著必須將對手置於死地,一味追求擊敗別人的人。“強中更有強中手”,引導孩子與自己比較,從實際出發,根據個人的基礎不斷超越自我。在學校裡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如徵文、演講、文藝、體育等比賽,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的同時,又要和同學們互相合作協調,為集體取得成功做出貢獻。不要為了自己所謂的利益和成功,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在集體競賽中要學會公正、公平,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

  十、培養孩子幽默、自信、積極向上、樂觀、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態度。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自卑、不氣餒,要勇於面對。給孩子提供一些緩解壓力和煩惱的方法。如:向好朋友、家長或者信得過的老師訴說;聽優美的音樂,如自己喜歡的歌星唱的歌、佛教裡有關讓人靜心的音樂;閱讀,多看些勵志的美文;多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球、散步、登山等;看陳佩斯、朱時茂、潘長江、宋丹丹、周星馳、趙本山、馮鞏、鞏漢林等喜劇演員的電影和小品;看貓狗打架視訊、狗等動物的電影或者好的動畫片等等,這些方法都能減輕人的煩惱,讓人釋放心中的壓力。此外,講一些名人在成長過程中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故事,激發孩子克服困難的積極性,媽媽要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孩子尊重、珍愛生命。

  媽媽要把孩子當成朋友,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幫助孩子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讓孩子沐浴在陽光雨露中,他們會感覺到媽媽的關心和愛護,孩子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

  我是個小學老師,從教也快有10年了。個人認為在教育孩子上也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經驗的。我帶的班級得到師生和家長的認可及好評,工作上我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生baby前,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看早教的書籍聽胎教的音樂等等,一歲半前baby還好,我的教育方法還沒有出現問題,起碼我還是可以解決的,如上網查下資料。。。。可是,就在幾個月前我實在是太頭痛了,簡直想對著他大吼,自己的情緒經常難以自控,相信很多姐妹應該有同感,簡直要被baby氣死。

  難道真的象人們說的,老師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可我反思下,我在學生身上看見的不好的,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沒有條理,急性子不能等等,都要仔細想下問題的原因,然後在教自己的孩子時已經是很注意的了。哎,頭痛!

  終於聽了朋友的勸,和她一起去了現在的早教中心體驗了一節課,回家後,那傢伙竟然玩完玩具自己拿著放回原來的地方,嘴裡還唸唸有詞的“去”原來是上課時老師說過“從哪拿的放回哪去”孩子的吸收能力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如果你給了他這個機會,你就可以看見並且可以收穫。孩子需要群體生活,自由自在的學習而不是媽媽單純的說教。***這是那裡的老師的原話。***

  這位媽媽是不是說出了許多家長的想法呢?

 

  早教對老師的要求相對是比較高的,所以師資是不是夠專業至關重要。

  早教教師的專業素質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參加早教課程的家長越來越多,而且也會在網上等不斷地評價早教老師,有一位家長***老師***這樣說:“今天,我的孩子已經有很大進步,起碼我這個要求還算高的媽媽還是滿意的,我不後悔,我給了我孩子這個機會,也給了自己這個機會。所以能遇上一個好老師真的很重要,環境是可以創造的,花錢可以買到,好老師真的不容易遇上。”

  為什麼早教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呢?我覺得有兩點因素很重要,首先0-3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對孩子的施教是非常嚴謹而且要求正確無誤的;再就是是因為早教的課程要面對的是家長和孩子,同時讓家長明白回到家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和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理。

  我們看很多成功者,他們的成功路上都有非常棒的指引者。教育孩子何嘗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早教老師和我們的家長彼此手拉手,創造一個互相激勵、互動的一個良好磁場,朝著一個使命勇敢地前進。

  作為早教老師,整體素質的提升確實很重要,因為來參加早教課程的孩子,都是處在靠感覺來學習的,孩子們的感覺比什麼都來的重要,此時孩子們對外界一切事物都來自他們的感覺,當孩子們接受到的感覺是善的,充滿愛的,美好的,因為此刻的這種感覺將永久地儲存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形成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充滿愛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在將來的人生路上,快樂、幸福也會更多些。這其實也是作為每一個父母都想要給到孩子們的東西。

  相反,如果孩子們此刻感受到都是不友好的,充滿厭惡的、充滿指責的環境,此刻的這種感覺也將會永久地儲存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那將會形成負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這個孩子將來的人生可能充滿灰色。所以作為家長對早教老師要求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理解的。

 

  很多家長對早教只是略知一二,如果沒有真正涉及到這個行業,其實還是對早教的意義不是很理解。有這種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帶孩子上早教課的老師家長越來越多,我們再來分享另一位老師媽媽的話:

  早教和幼兒園的區別要看個人的看法,有些家長就認為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不同,所以很早就送baby去了幼兒園,BB很聽話、乖還很得意呢!不是嗎?可有些出了問題,如不聽話,任性,調皮等,這時家長才開始重視,除了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想想還心酸,是自己親手把孩子當成試驗品,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可悲的是甚至有些家長自己根本發現不了問題,她沒有機會觀察自己的baby和同齡baby的差異,一直沉迷在自己編制的謊言中,認為自己的baby很好,自己很省心,其實她是不願意去面對現實。好了,等到上了小學,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對學習沒有興趣、撒謊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出來了,家長開始慌了,“老師,你說我現在該怎麼辦?為什麼他都這樣了?”,“老師,你說他怎麼會變成這樣,他以前在幼兒園時很好的,很聽話,老師經常表揚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了。

  作為小學老師,說實話,我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變成自己見過的那些不好的情況,所以也經常在想辦法怎樣能幫助那些孩子,找出問題的原因,一起來面對和解決,當然還是有一些成績的,為了不像那些家長一樣事後才後悔,所以一些同事和朋友都是說,算了,不管怎麼樣,就當是花錢買保險***指上早教***好了。

  事在人為,我們幾個都感覺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因為我們是老師,有時難免對人要求高點。

  帶baby上早教和baby上幼兒園主體都是baby,早教是家長也在參與,而且家長是起主要引導作用的,是主角,因為baby大部分時間還是和家長在一起。上幼兒園baby大部分時間是和老師在一起,老師就起了主要引導的作用,家長就是主動棄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