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吃什麼食物最好

  冬天適宜進補,而冬至進補,可以有翻倍的功效哦!那麼冬至進補應該吃什麼食物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進補食物

  1.湯圓

  湯圓的皮是糯米粉製成,糯米粉白色,可養肺,適合“白色養肺”的五色進補。中醫歷來將湯圓視為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

  2.羊肉

  冬季是吃羊肉最好的時候,如果在冬至這天,能吃點羊肉,滋補速度比平時多幾倍。羊肉溫補脾胃,肝腎,補血溫經,保護胃黏膜,補肝明目。

  3.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溫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溫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

  4.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多性味偏溫熱,其他季節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則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堅果多數能補腎,與冬季的對應臟器“腎”正好呼應。適量食用堅果,稱得上是冬至養生的竅門。

  5.蘿蔔

  蘿蔔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A、維生素C、尼克酸,以及無素鈣、磷、鐵等。蘿蔔內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芥子油具有辛辣味,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慾、幫助消化,蘿蔔的這種功能使它贏得了“小人蔘”的美稱。蘿蔔味甘辛、性涼,有下氣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患有急慢性氣管炎或咳嗽痰多氣喘者,用白蘿蔔洗淨切片或絲,加飴糖醃後食用,有降氣化痰平喘的作用。嘔吐時,可將蘿蔔搗碎,加密水煎煮,細細嚥嚼,有和胃、止吐、消食作用。

  冬至進補要點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這一諺語流傳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餘的人們不要忘了給自己的身體補一補。當然,為了提高進補質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進補的時間、方法等常識。

  冬令進補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中醫雲:“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藥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那麼,冬令進補應選在什麼時間最好呢?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有關專家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具體地說,節氣執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

  當然,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因此,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至於補什麼,如何補,最好還是請教醫生。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