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使勁腰疼是怎麼回事
連打噴嚏都腰痛 是怎麼回事?據說,有超過一半的人在一生中都經歷過慢性腰腿痛,而椎間盤突出則是慢性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你是其中一員嗎?前幾年有句玩笑話:“政績不突出 ,業績不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可見這種病的普遍性。伴隨腰椎間盤突出而來的就是讓人難耐的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起居。
那麼呢?
誘因:身體向前用力“減震墊”被擠壓
不正確的體位,也就是常說的姿態,以及長期過度負重、外傷等外因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因素。
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椎間盤的韌性逐漸變差,本來一些不是很劇烈的活動或許就造成椎間盤的破裂和突出。因椎間盤老化造成的椎間盤突出在60歲以上人群中佔2/3的比例。人的身體近一半的重量靠脊柱來支撐,脊柱由一個個椎體組成,椎體和椎體之間靠椎間盤連線,像一個個“減震墊”。搬運較重物體時,身體前傾著去搬,椎間盤前部受到的壓力要比平常的壓力大好幾倍,椎間盤就被擠向後方,擠壓力量過大時就容易突出。
症狀:腰疼連帶腿疼咳嗽打噴嚏時更痛
椎間盤突出的常見症狀是腰痛,隨著突出程度加重會出現延伸到腿的放射疼痛,典型表現是從下腰處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腳的放射痛,在打噴嚏、咳嗽、用力排便等情況下疼痛還會加劇。放射痛的腿多和腰是同一側,但也有些人表現為雙腿疼痛。甚至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門周圍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甚至雙腿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
當然,腰痛的原因還有很多,還包括腰背軟組織損傷和腰椎的慢性退變,如小關節增生等。相鄰的椎體間有三個支點,一個大的支點是椎間盤,後邊還有兩個小的支點就是小關節,這兩個小關節很容易挫傷,有的人扭了一下腰就動不了了,這多半是小關節挫傷引起的。小關節上有很多神經末梢,年齡大了小關節會退化,會釋放炎性因子,刺激神經末梢產生腰部的疼痛。
治療:微創手術不住院兩小時後可活動
一般的腰腿痛可以通過理療、按摩或是休息恢復過來。疼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會刺激人感覺痠痛,理療是讓肌肉放鬆,感到舒服一些。但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慢性腰腿痛,依靠保守治療則很難恢復。
椎間盤突出的診斷除了醫生憑經驗查體外,CT與核磁共振是最直接的檢查手段。明確診斷後,醫生會根據與之對應的疼痛症狀來分析,才能選擇治療的手段,比如吃藥、打針或是手術等。
椎間盤突出的不同階段可選擇不同療法。初次發病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就可緩解症狀。疼痛較重的,口服藥物有一定效果。區域性注射藥物則是在區域性麻醉條件下,通過CT引導,進行神經根注射藥物治療或射頻治療。
如果疼痛影響了正常生活和工作,就有必要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椎間孔鏡治療技術在我國已開展,在影像導航下,醫生通過椎間孔鏡經過脊柱的自然間隙,也就是椎間孔或椎板的間隙,就可以取出突出或脫出的病變椎間盤組織,這樣就達到了神經根充分減壓、消除疼痛的目的。
椎間孔鏡手術的面板切口僅8毫米,手術後不需要縫針拆線,創可貼一貼就行。因為採用區域性麻醉,患者可與醫生隨時交流自我感覺和肢體活動情況,這樣醫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手術的範圍和程度,保證手術的安全性。手術約需1-2小時,術後兩小時可下地活動,不需要住院。椎間孔鏡手術過程中人體組織、神經、血管都被放大了,醫生能看得很清楚,不容易造成誤傷,且由於不破壞骨關節和韌帶的結構,所以也不影響腰椎的穩定性。因此手術風險要低於傳統手術。患者手術後6周內佩戴護腰,負重不超5公斤就可以,不需長期臥床,6周後開始腰背肌鍛鍊,可促進全面康復。
預防:要“坐如鐘 站如鬆”
蹺二郎腿盤腿坐不可取
正確的姿勢是預防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基礎,我們常說的“坐如鐘,站如鬆”很有科學道理,不僅展示了人的良好風貌,而且可以預防椎間盤突出。蹺二郎腿或盤腿坐都會導致脊柱側彎,使椎間盤受力不均勻,長久就造成椎間盤的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
1.合適的運動
平時要加強腰背肌的鍛鍊,腰部肌肉和韌帶發達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率就會下降。散步和游泳等,屬於運動量較合適的鍛鍊方式。
2.床的選擇和睡眠姿勢
在木板床上加一個5到10釐米厚的床墊最為適宜,有助於保持脊柱的生理性彎曲。仰臥睡眠時,可在膝下墊個小枕頭,以保持頸部和脊柱處於同一水平,側臥時應保持膝關節彎曲。枕頭高度8到10釐米為宜。
3.保暖
低溫與潮溼會加重椎間盤突出的疼痛感,應儘量避免。
4.搬抬重物姿勢
搬抬重物時應先下蹲,將重物挪近身體,膝關節保持在輕度屈曲位,儘量多用腿和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