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覆發燒怎麼辦

  小孩子的身體比大人的脆弱,因此更容易生病。當小孩子發燒的時候,家長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馬上給孩子退燒。但這做法對嗎?小編帶大家來具體瞭解一下。

  兒科醫生指出,其實,治療感染需要一個過程,退燒也只是對症處理,而且38.5℃以上才需要用退燒藥。大多數時候,還需要家長使用物理降溫的辦法。

  一、孩子反覆發燒的原因:

  發熱的症狀相似,但引起發熱的原因卻有不同。在臨床上,根據致熱源***引起發熱的物質***來源不同,發熱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兒科,絕大部分的發熱都是感染性的。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能發生感染,比如小孩常見的喉嚨發炎、氣管炎、肺炎、腸炎等,只有把感染消除了,發熱才能停止。

  能感染人體的東西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病毒、細菌,其次是支原體、衣原體。目前,支原體感染很常見。支原體感染的早期症狀跟普通感冒差不多,如低燒、咳嗽等,因而不少家長常常會把孩子支原體感染錯以為是感冒,給孩子服用感冒藥,結果治了一個多月還不見好。

  治療支原體感染療程較長,4個療程差不多需要一個月時間,讓體內藥物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徹底治癒感染。

  二、孩子反覆發燒的應對辦法:

  1、藥物降溫要點

  原則是“能口服不用注射”,口服藥物一般要兩小時後才能起效,對於高熱的孩子,一天可以口服四次退燒藥。

  ***1***一般不建議使用多種藥物同時降溫。降溫藥物一般是叫“非甾體類消炎藥”的藥物,劑型多樣,但由於原理類似,同時使用時容易使體溫下降過猛,由於出汗太多,甚至引起虛脫。

  ***2***可以重複使用一種退燒藥。由於並沒有去除致熱源這個根本原因,儘管在使用藥物後體溫下降,但當藥效過了以後,致熱源繼續影響人體導致發熱,所以,“早上病,打完了針,下午又燒起來了”的情形就不奇怪了。因此,當孩子體溫再次超過38.5℃,可以再服用退燒藥。不過,要真正退熱,還是要消除感染。

  ***3***非甾體消炎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三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發燒的時候一般不主張用任何退燒藥,而應採取物理降溫。

 2、物理降溫要點

  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孩子不能依賴多穿衣物捂汗降溫,這是因為小孩子的體溫調節發育還不完善,捂汗容易引起脫水而休克。

  ***1*** 藥物降溫配合物理降溫能達到更好的退熱效果。一般的做法是用退熱貼或冰袋敷在額頭,用溫水不斷拭抹頸側、腋窩、大腿根部的面板,或洗溫水澡。

  ***2***在孩子覺得冷或手腳冰涼的時候,不適宜做物理降溫,這時反而要注意保暖,用衣被蓋好手腳或喝點熱水,等手腳變熱了,就要撤掉衣被開始物理降溫。

  ***3***物理降溫選用頸側、腋窩、大腿根部,因為這些地方有大動脈經過,散熱的效應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