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寒發燒怎麼辦

  秋冬季節,風寒來襲,為什麼孩子突然就發燒了?為什麼燒遲遲退不下去?下面小編分享了孩子受寒發燒的護理,希望能幫助到你。

  孩子受寒發燒第一階段***感冒的外寒階段***

  1.症狀

  有時孩子自己形容不出來受寒後的感覺,但是你能感覺到,本來孩子手是溫暖的,一摸孩子的小手冰涼,腳也是涼的,這就是寒邪犯到皮毛了。

  孩子流清鼻涕說明寒在表,剛進入到身體裡。嚴格地說,像水一樣的清鼻涕,和像雞蛋清一樣的清鼻涕還是有些不同的。當孩子出現像水一樣的清鼻涕時,說明此時外邪入侵比較清淺,這是最初始的階段;如果已經變成像雞蛋清一樣,有些黏稠了,說明外邪入侵的時間已經有點長了,此時身體的正氣已經開始與外邪交戰。但這個時候寒邪仍然在體表,並沒有深入體內。

  2.食療法

  此時任何使經絡溫暖起來的方法,都可以給孩子使用,蘇葉就是一味能使身體溫暖起來的藥物。當孩子出現外寒來襲的症狀時,就可以使用蘇葉了。

  配方:蘇葉***5歲左右的孩子用3克,大人用6克***。

  用法:把蘇葉放到鍋裡,加入兩茶杯水,蓋上鍋蓋,開大火煮。開鍋後改成小火,等開鍋三分鐘後,就可以閉火了。悶七八分鐘就可以飲用了。

  羅博士叮囑:蘇葉熬煮的時間不能太長。用開水泡,或者是熬開鍋後兩三分鐘就可以了。服用蘇葉水之前,讓孩子先吃點東西。空腹服用,元氣不足,無法發汗。

  喝完蘇葉水沒多久,孩子就會感覺身上熱了,微微出汗之後,就停止服用,然後感冒的症狀就開始消失了。這是因為蘇葉刺激了氣血,使得它們執行正常,產生了足夠的抵抗力,把外邪控制住了。

  3.外用法

  配方:蘇葉3克、荊芥3克***5~10歲的孩子的用量***。

  用法:將蘇葉、荊芥放到鍋裡,倒入四杯水,蓋上鍋蓋,熬開鍋。三分鐘後閉火,悶七八分鐘。然後將藥汁兌入溫水,給孩子泡腳。泡一會兒,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羅博士叮囑:很多小朋友不喜歡蘇葉的味道,因此拒絕喝蘇葉水,那麼用蘇葉水給他泡腳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孩子受寒發燒第二階段***感冒的外寒裡熱階段***

  1.症狀

  在這個階段,外寒的症狀和裡熱的症狀並存,孩子流的是清鼻涕,而不是黃鼻涕,但咳嗽出來的痰呈黃色,或者鼻涕和痰是黃白相間的,這說明孩子體內的寒熱是錯雜的。一般情況下是外寒裡熱。

  如果我們非要分出這到底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來,恐怕是分不清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有人昨天還感覺身體冷得發抖,直打噴嚏,到第二天,症狀卻變成是發燒、高熱、鼻涕跟痰都呈黃色的了。實際上,很多朋友直到感冒痊癒了,都沒搞清楚自個兒患的到底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

  其實,寒與熱是不同階段的不同狀態,更多的時候,是寒熱並存的。

  在中醫最早的典籍《傷寒論》裡面,醫聖張仲景就特別提到了調理這種寒熱錯雜的情況。比如,他曾經創立過一個方子,叫“麻杏石甘湯”***具體的藥物是:麻黃、生石膏、杏仁、炙甘草***,其中,麻黃是溫熱的藥物,能夠使人發汗,是用來散外寒的;同時,張仲景用了生石膏,這是一味涼藥,是用來清裡熱的。從這個方子我們可以看出,在外寒裡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雙管齊下,寒熱並調。

  2.食療法

  用法:取兩塊拇指粗的生薑,斜著切三片,然後切蔥白半段,一起放到鍋裡,放入一羹匙紅糖,再加入兩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熬開鍋。然後小火熬三分鐘,閉火,再悶十分鐘即可。

  羅博士叮囑:這個湯飲用後,會微微出汗,氣血一通暢,寒邪就被祛除出去了。

  注意:因為此階段是外寒裡熱,家長們一定不要忘記在散外寒的同時清裡熱,一般還要配合清熱的藥,去藥店挑選藥物的時候,心裡要有數,藥盒上的藥物成分必須帶有散外寒的麻黃、蘇葉等,同時也要有清裡熱的生石膏、雙花、連翹等。

  3.外用法

  適應症:孩子身體感覺發冷,無汗,手腳涼,鼻涕清,寒邪尚未化熱之階段。如果鼻涕痰變黃,咽喉腫痛,舌紅,脈數,口乾,高熱等情況出現,則為熱證,不適合用這個方法。

  配方:蘇葉6克、白芷6克、荊芥6克、蔥白一段。

  用法:熬水,水開兩三分鐘後,藥香大出即可。把藥水倒入碗中,然後讓孩子將鼻子貼近碗的上方。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一塊毛巾把頭部和碗罩住,當燻蒸到微微出汗之際,即可停止。

  羅博士叮囑:此為5歲以上孩子的配方,5歲以下的孩子酌情減量。注意不要距離水面太近,以免燙傷。剩下的藥汁,可以兌入溫水用來泡腳,使身體溫暖,讓寒邪隨汗排出。

  注意:因為此階段是外寒裡熱,家長們一定不要忘記在散外寒的同時清裡熱,一般還要配合清熱的藥,去藥店挑選藥物的時候,心裡要有數,藥盒上的藥物成分必須帶有散外寒的麻黃、蘇葉等,同時也要有清裡熱的生石膏、雙花、連翹等。

  孩子受寒發燒第三個階段***感冒很重的表裡俱熱階段***

  症狀

  特徵一:高燒發熱

  這個階段孩子怕冷的情況開始減少,身體會出現高燒發熱,總感覺只有喝些清涼的水才能解渴。咽喉會紅腫、疼痛,尤其是咽部的症狀比較明顯。

  特徵二:痰會變成黃色,甚至是綠色

  最嚴重的是肺部會有明顯的異常症狀,反映在痰上——痰會變成黃色,甚至是綠色,咳出來是濃濃的一塊。此時的痰不是從嗓子產生的,而是通過咳嗽,從呼吸道的深處排出來的。

  特徵三:咳嗽的聲音非常劇烈

  這個時候咳嗽的聲音也非常不同。一般的清淺感冒也會導致咳嗽,但都是咽喉部的刺癢引起的。而在表裡俱熱的階段,咳嗽則是非常劇烈的。因為是從呼吸道的深處發出,所以聲音很深。甚至在咳嗽的時候,還會伴有胸部疼痛的情況。

  在這個時候,家長要認識到嚴重性,不要自行處理,需要及時去醫院向醫生求助。

  孩子受寒發燒第四階段***感冒的反覆階段***

  1.症狀

  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髮現,雖然孩子不發燒了,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感冒症狀,可就是鼻音很重,說起話來甕聲甕氣的,流著清鼻涕,偶爾還打幾個噴嚏。家長很困惑:孩子的感冒,到底是好了,還是沒好?

  其實此時孩子的感冒並沒有好,如果不加以處理,感冒很容易再次發作,這也是很多孩子反覆感冒的原因。這是一個大家都忽略了的階段,希望家長們不要掉以輕心。

  2.食療法

  一般人認為,如果孩子的感冒症狀消失了,基本上就算是痊癒了。但中醫認為此時還需要給孩子補脾。這也是一個被大多數家長忽略的階段。

  配方:懷山藥 15克、炒雞內金 3克。

  用法:熬水,每天喝兩小杯,連用三天即可。

  羅博士叮囑:增強孩子脾胃的功能,就是提升了孩子有效防禦疾病的能力。試想一下,如果每次感冒來了就吃藥,那無異於疲於奔命,永無寧期。這種通過調補脾胃來增強肺功能的思路,叫做“培土生金”,這是中醫裡一個常用的治感冒方法。

  3.外用法

  配方:防風、荊芥、白芷、辛夷、蘇葉各 3克。其中,白芷和辛夷需要請藥店的員工搗碎。

  用法:將藥材放到鍋裡,加入兩杯水,蓋上鍋蓋,開鍋三分鐘後閉火。然後倒入碗中,讓孩子將頭擱在離碗的上方半尺遠的位置,聞藥的蒸氣,燻蒸十分鐘左右即可。

  羅博士叮囑:藥汁冷了可以再次放到爐子上加熱。此時,即使鼻子堵住也不要緊,因為通過口腔呼吸也可以起到作用。

  以上內容摘自中醫育兒暢銷書《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羅大倫、羅玲/著,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