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場中飼養員的飼養流程

  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那麼呢?下面小編帶你看看。不過下面的內容僅供參考!

  養雞場的飼養流程

  一、 查衛生:看雞舍內外髒亂情況,保持水槽、料槽清潔,工具擺放整齊;雞糞每兩天 清理一次,清出的雞糞按指定地方存放。

  二、 查通風、室溫及採光:做好舍頂上面通氣孔排放量增強;陽光照射程度為增加光源 附照;下午15:30開燈-20:30關燈,觀察室溫***10-20攝氏度***並做好記錄。

  三、 消毒:每週消毒一次,消毒藥為過氧乙酸,消毒時應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操作。

  四、 雞群動態:觀察雞的精神、採食及飲水是否正常;糞便情況。

  五、 查餵食:看飼料的新鮮程度,按雞的存欄數控制飼餵數量,每天飼餵2次。即為上午8:00,下午13:00。注:新增不得高於料槽的三分之一,並保持水的供給,不得缺水。

  六、 查產蛋:檢查蛋的大小、色澤等;每天撿蛋不得少於四次,保持蛋表面乾淨;雞蛋 數量記錄裝箱以便配合收蛋人員的工作。

  七、 記錄與處理:及時對病雞、死雞作好記錄;上報技術人員後進行治療、無害化處理。

  八、 日常管理:

  7:30-8:00 看爐子;喂料飲水;觀察雞群***採食、糞便***。

  8:30-9:00 舍棚棉氈打上去;開啟通氣孔通風;撿雞蛋。

  10:30-11:00 觀察運動場溫度如9攝氏度以上,把雞撒入運動場,並二次揀蛋。

  11:30-12:30午休吃飯

  13:00-14:30 揀蛋;喂料飲水

  14:30-15:30把運動場地的雞圈回,把棉氈落下、關舍頂通氣孔、燈開啟。

  16;00 撿最後一遍蛋、檢查門窗,認真實際的填寫生產日報表,爐子上煤。

  雞的生物特徵

  1.體溫,在40.9度與41.9度之間,平均體溫是41.5度。雛雞,但養殖時,雛雞舍溫要求高,一般在三十四五度。

  2.心跳,160到170次每分鐘,就日齡而言,雛雞高於成雞。就性別而言,母雞高於公雞。

  3.產蛋,一隻母雞年平均產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雛率70%以上。

  4.其它,料肉比,一般在1.50~2.00:1;料蛋比,一般在2.0-2.5:1.0

  5.雞的一般最長存活13年***飼養環境***

  6.蛋雞:一般在110天左右開產***工廠化養殖***,到72周淘汰、淘汰時體重為2千克左右。

  公母鑑別

  公雞:眼圓,採食快

  母雞:頭小,眼橢圓,開食遲,採食慢同一般雞,20.5天出的公雞多,21天后出的母雞多

  採食高峰:自然光照下,採食高峰在日出後2-3小時,日落前2-3小時產蛋高峰:

  光照開始後2-5小時

  公雞打鳴

  公雞打鳴是一種“主權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員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臨近的公雞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公雞在白天大概每小時打鳴一次,只不過早上那第一聲雞叫劃破了黎明的寧靜,臨近的公雞接力下去,讓人印象深刻。一般情況下,夜裡雞都在睡覺。雞的大腦裡有個“松果體”。松果體可以分泌一種稱為褪黑素的物質。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鳥類的歌唱。晨光乍現,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雞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當白晝漸漸變長,鳥兒體內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們便開始“叫春”。公園裡提著鳥籠的大爺也知曉這個道理,平常鳥籠都被厚厚的布罩蓋著,一旦摘下布罩,光線驚醒了鳥兒的“鳴叫中樞”,歌詠會便開始了。

  古代,公雞可以安享黑暗靜謐的夜晚。有時遇到滿月,月光偶爾也會刺激太過敏感的公雞“起夜”。而到了戰亂時候,被聲音和火光驚擾的公雞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於是古人以“雄雞夜鳴”為戰爭的凶兆。

  現代社會,人工照明的普及早已消弭了晝夜的區別。不但人類深受“人工白晝”帶來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引發的種種健康問題,跟著人混的其他動物也跟著遭殃。都是路燈惹的禍,根據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報道,英國國鳥--俗稱“知更鳥”的歐亞鴝在很多地方徹夜鳴叫。

  雞的生活習性

  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后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髮育。1-30天的雛雞都要保溫,並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中飼養。30天以上的小雞,羽毛基本上長滿長齊,可以不用保溫。 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髮育快,因此要餵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因此,除做好環境的清潔衛生外,還要做好預防工作。如雞舍嚴禁外人進出,環境和籠具要消毒,各種雞都要定期注射各種預防針。 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髮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靜的地方養雞。粗暴的管理,突來的噪音,狗貓闖入,撲捉等都能導致雞群騷亂、影響生長。 怕潮溼。雞宜在乾爽通風的環境中生長,如果環境潮溼,一些病原菌和黴菌易於生長繁殖。如果雞舍內潮溼,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