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飼養流程_土雞飼養技巧

  近幾年土雞的生產發展看好,農村養土雞使用者成倍增加,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土雞飼養流程,一起來看看。

  土雞飼養流程

  1.雞舍的構造可用舊房改造,也可另建雞舍。小雞舍內安裝彈性塑料網或竹編網,網眼直徑1釐米,網距地面100釐米左右。若是舊房改造,應前後開採光窗和地窗。採光窗距地150釐米,地窗距地20釐米。視窗大小以房內光線而定,一般以雞白天能找到吃料和飲水的位置即可。視窗用鐵絲網封好,以防外敵入侵。若是新建雞舍,周圍可用竹編網,春、冬季節外加2層白色農膜,並留好氣窗和地窗。料槽和飲水器可用竹筒代替,均勻放置舍內。中雞、大雞舍內橫裝小圓木數排作棲架。小圓木直徑8釐米左右。第一排距地35釐米,第二排距地40釐米,依此按梯狀安裝,排距均為30釐米左右。安裝要牢固,做到雞群飛上棲架不搖晃,不倒塌。其它構造同小雞舍。

  2.做好進雛前的準備工作舊房改造的雞舍,四壁內及頂上用濃石灰水粉刷1―2次,不論是改建還是新建雞舍,都要嚴格消毒,搞好衛生,驗證舍內調溫和通風設施。

  3.雛雞的來源為減少外來雞帶來病菌和做到品種純正,最好能自留種雞,自繁雛雞。①種雞選擇毛色光亮、健壯、生長速度快的純土雞。母雞體重1.6公斤左右,公雞體重1.6―2.25公斤為宜,公母比為1:10,種雞公母不宜用兄妹雞。②農家採用母雞孵化出雛方法時,為使雛雞日齡統一,除做到喂料投放均勻,按時保質外,先孵的母雞實行空孵***雞窩內不放蛋***,但空孵時間不宜超過7天。中大規模飼養時宜採用孵化器孵化出雛。

  4.科學飼養

  ①出雛後,雛雞先喂紅糖水,以增進食慾,促進胎糞排出,飲水後開食,雛雞做到少喂多餐,中雞每日5―6餐,大雞每日3―4餐。

  ②科學配料,小雞採用肉小雞全價料;中雞自配料:穀物類發芽料40%,米糠25%,玉米粉15%,各類青菜葉***熟料可用根莖葉***15%,血粉5%;大雞自配料:穀物類發芽料70%,各類青菜葉25%,血粉5%。自配料冬天用熟料。

  5.科學管理

  ①雛雞進入育雛室,第一週每平方米50只,且隔開為一群,彈性塑料網上或竹編網上鋪新鮮乾淨的幹稻草,鋪草厚度以雛雞糞便能從其空隙中落到地上為宜。第二週每平方米40只,撤去鋪草,使雞糞直接在網眼落到地上,第三週每平方米30只,之後為10只。

  ②按日齡、強弱、大小、公母分群飼養雛雞。

  ③雞舍溫度第一週為32℃,以後每週降2.5℃,至自然溫度21℃時脫溫。

  ④採用1小時光照、3小時黑暗的4小時為1週期間隙光照,使雞的活動與休息適量,促進土雞的生長和提高飼料利用率,同時節約電費。光照強度參照白天採光窗的光照強度。

  ⑤雛雞25日齡方可放牧,這是保證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調教中雞上棲架應於黃昏已盡時進行,先將小部分中雞捉上棲架,捉雞時不開電燈,用手電筒照住已捉上棲架的雞,並排好。有些雞初次不習慣,或跳下來,或把其它的雞從棲架上擠下來,需反覆2―3次捉上,待全部捉上後閉光,經1―3個晚上開始習慣,再由這一小部分中雞帶領其餘雞飛上棲架。

  ⑦經常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春、冬季通風換氣應注意保溫,嚴防穿堂風。

  6.防病措施以預防為主,做到每天觀察雞群吃料、飲水情況。中雞、大雞在棲架上過夜,成排成對,各就各位,利於經常檢視雞糞,找出相對應的病雞。另外,病雞入舍飛不上棲架,當雞群外出時,有病的雞也不會飛離棲架,病重的雞則會從棲架上摔下來,據此查詢病雞。發現病雞立即隔離,清糞工作每週1次,雨雪天氣嚴禁放牧,以免打溼雞羽,使雞受涼感冒。放牧場地應事先檢查,發現死動物立即遠棄,以防雞群中毒。

  土雞飼養技巧

  一、巧選飼養場地

  應選擇無工業、農藥等汙染且有利於疾病控制的荒坡、果園、林地等場地。同時,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交通:養雞場要求交通相對方便,至少有機耕路可到達。同時要避免離村莊、馬路過近。

  電力:照明用電要有保證。

  水源:井水、自來水都行,以深井水為佳,使用井水為主要水源,則要考慮乾旱時不斷流。

  地勢:必須高燥向陽,雞舍前後須有一定的放養場地;儘量平整,坡度不能太陡,山塢寬度要足夠;通風良好、光照充足。

  土壤:黃土地最佳,沙土次之,粘土不行。

  二、飼養方式合理

  1、在整個飼養過程中要全程供給全價飼料,實行直線式投給,給予自由採食,不得控料。以免得不到生長所需的營養,錯最佳生長時期,使料比上升。

  2、要實行少喂多餐,適當控制投料時間,即將按標準計算出的一天料量,分5-3次喂,每次吃完後禁飼1小時左右。

  3、要有足夠的料桶,一般每隻雞料槽位置6CM。飼料桶的高度要經常調整,料桶邊緣和雞胸一樣高,飼料在桶內不要太滿,且距離桶邊有一定的距離,以防止***飼料啄到地上。

  三、公母及時分群

  在20-30日齡進行禽流感免疫時將公母雞及時分群。

  四、適時斷喙

  適時斷喙,除了能節約飼料外,還能防止啄癖。所以要適時斷喙,一般在12-17日齡內斷好。

  五、合理控制密度

  適宜的密度有利於雞的採食、飲水和生長髮育。密度大小因品種、日齡、飼養方式而調整。平養參考標準:1-2周30羽/平方米;3-4周25羽/平方米;5周以上12-15羽/平方米。

  考慮到載畜量問題,一般一畝場地放800-1000羽雞。另外,放養雞還要注意雞群的大小,雞群不能太大,以便管理和進出。一般2000-3000羽一群,最好不要超過5000羽。

 

土雞飼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