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產種植新技術_大豆高產種植要​點

  中國是大豆的生產大國,那麼你知道大豆如何種植高產呢?現在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豆高產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豆高產種植技術

  一、大豆合理輪作

  大豆不宜連作,也不宜做其他豆科作物的後茬。重茬會導致大豆病蟲害加重,前茬大豆殘留的分泌物會抑制大豆植株生長,導致植株畸形、品質變差、產量降低。輪作可減輕病蟲害和雜草發生,還可防止土壤中的營養比例失調,減輕根系微生物分泌的有機酸積累的毒害,起到改良土壤,用養結合之目的。

  合理輪作,應選擇生地或輪作3年以上的地塊種植大豆,前茬是禾本科作物更好。

  二、大豆種植處理高標準

  1. 選種

  選擇增產潛力大,內在和外觀品質好的優良大豆品種,如湘春豆13號、湘春豆16號等。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剔除秕粒、黴粒、病粒、褐斑粒和***,以提高種子發芽率。

  2. 拌鉬肥

  每500克大豆拌1克鉬酸銨或噴灑1%~1.5%鉬酸銨溶液50克,噴灑後攪拌均勻、晾乾。

  3. 拌根瘤菌肥

  對荒地或者是第一次種大豆的土壤,拌根瘤菌是成功的關鍵。生產中用200克菌粉加水2500克拌50千克種子***

  在拌鉬肥和根瘤菌肥時,應做到勻、輕,達到晾乾後種子不膨脹,種皮不開裂。處理的種子當天播完,不要過夜。為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生產中還可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

  三、大豆播種質量高要求

  1. 適時播種

  播種遲早對大豆的產量影響較大,過早過遲都不利於生長,因此要儘量做到適時播種。在我區,春大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夏大豆5月中旬、秋大豆7月下旬播種較適宜。

  2. 播量

  每畝4~5千克。

  3. 合理密植

  播種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播種時間、耕作制度等做相應調整,一般而言,播種密度為:春大豆2萬~3萬株,夏大豆1.2萬~2.5萬株,秋大豆4萬株。

  4. 播種方法

  有條播和穴播。生產中多采用穴播,即行距25~30釐米,穴距20~25釐米,每穴4~6粒種子,出苗後留2~3株。

  5. 播種深度

  視土壤性質、土壤水分等而定,疏鬆土壤可深些,質地黏重的土壤要淺些;墒情好的宜淺,水分不足的宜深。一般為3~5釐米。

  四、大豆施肥講科學

  1. 基肥施足

  以有機肥為主,配合磷、鉀肥,施肥量佔大豆總肥量的60%~70%,一般是每畝施糞欄肥500千克,火土灰100~200千克,配合過磷酸鈣25~50千克,尿素5千克做基肥。翻地前施入,通過翻耕,將肥料施於耕層中。

  2. 種肥施好

  大豆施肥講究分層施,種肥是分層施肥的一種形式,亦是集中施肥。生產中採用每畝施腐熟有機糞肥100~200千克,配合過磷酸鈣10~15千克做種肥。薄地還應施少量的氮肥,適施鉀肥。但要注意的是:肥料要與種子分開,以免燒傷種子和幼苗,將種肥施在種子下3~4釐米處。

  大豆高產種植要點

  一、品種選擇與處理 選用增產潛力大、內在及外觀品質好的優質大豆品種,如合豐35、綏農14.黑農33、豫豆22.魯豆11、中黃4號等,要求種子發芽率90%以上,純度98%以上。進行種子播前精選,剔除病種及雜質等,同時根據不同土壤環境與病蟲害情況,選用合適的種衣劑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種,增強種子活力。

  二、合理耕作整地與輪作大豆種植應堅持合理輪作,在東北可與玉米、小麥等輪作,黃淮海及南方產區與小麥、蔬菜等輪作,減少重茬、迎老面積,同時儘量秸稈還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鬆為原則,東北大豆主產區採用深鬆旋耕機進行深鬆耙茬,增強土壤通透性與抗旱耐澇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釐米左右。壟作大豆整地要與起壟相結合,做到壟體壟溝深鬆。

  三、機械化精量播種 東北春大豆產區4月下旬到5月上旬開始播種,黃淮海復大豆產區6月上中旬播種,地膜大豆可適當提前播種。東北地區利用大豆播種機進行等距精量點播,使植株分佈均勻,播種深度3~5釐米。壟作大豆採取窄行密植技術,一般60釐米小壟種2行,90~105釐米大壟種4行,小行距12釐米左右,畝密度加大到2.5萬~3萬株,增產15%~20%。

  四、測土配方科學施肥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與分層施肥相結合的科學施肥方法,根據不同土壤肥力情況和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經過化驗與計算,確定化肥施用時間與用量。一般採取分層深施,即底肥施在壟下16~18釐米處,用量約佔總施肥量的60%左右;種肥施在種下4釐米處,用量約佔總施肥量的40%;另外,在站花期至終花期可根據長勢進行葉面噴施。這樣就滿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五、進行科學田間管理重點是防治大豆病蟲害,主要有孢囊線蟲、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蟲、蚜蟲等。蚜蟲採取燻蒸防治方法,減少農藥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線蟲等可根據土壤條件因地制宜地採用種衣劑包衣、選用50%福美觀或50%多福合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等辦法。大豆田間雜草很多,要篩選出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儘量控制施用量。播種前或出苗前結合中耕進行一次土壤化學封閉除草,花莢期再噴一次除草劑,在開花末期至結莢期可根據大豆長勢噴施化學調控劑,保證大豆高產。

  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用良種

  選用優良品種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農業增產措施。選用最適合我縣種值的優良品種,如:周豆12、豫豆22、中黃13等,才能獲得最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為了達到苗齊、苗勻、苗壯的目的,在選用優良品種的基礎上,需要對種子進行精選。將豆種中的雜粒、病粒、破粒、秕粒和雜質去除,選留飽滿、大粒、整齊、無病蟲、無雜質的種子。

  二、種子處理

  播種前選晴天在陰涼處晾晒種子1-2天,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每畝種子用施樂時15-20毫升加克百威拌種,待藥液被完全吸收,種子不再粘連後即可播種。

  三、適期早播

  周口地區5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是夏大豆的適播期,而且播種越早產量越高。試驗證明,自6月上旬起,每晚播1天,平均每畝減產 1.5千克 左右;自6月下旬起,每晚播1天,平均每畝減產2.0 -2.5千克 。早播可以延長大豆的營養生長期,增加幹物質積累量,提高經濟產量。所以夏收後要儘早播種,最好用小麥秸稈還田機“滅茬”後播種。一般每畝用種4 -5千克 ,行距 40釐米 左右,播深3 -4釐米 ;每畝留苗1.3萬株左右,早熟品種宜密,晚熟的宜稀,早播的、肥力高的地塊宜稀,分枝多的品種宜稀。

  四、科學施肥

  大豆施肥不僅要考慮大豆產量的提高,還要考慮施肥的經濟效益。一般高產大豆的施肥原則應堅持以施用農家肥為主,有機無機相結合;增施化肥,氮磷鉀配合,補施微肥;高產田重施磷鉀肥,薄地重施氮磷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酌情施用種肥和葉面噴肥。

  五、中耕化學除草。

  中耕可以消滅雜草,旱時蓄水保墒,澇時散墒,還可破除板結,疏鬆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關係,促進根系生長和微生物活動,加速麥茬等有機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有益於根瘤菌的發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固氮能力。因而大豆苗期中耕是促苗早發,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

  化學除草劑最有效的使用方法是在播種後出苗前進行一次土壤化學封閉性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出土前後。常用藥劑和每畝用量為:50%乙草胺乳油50-75毫升,兌水40 -50千克 噴霧。

  六、化學調控

  在大豆花期每畝用15%多效唑 50克 兌水 50公斤 噴霧,可防止倒伏,促進養分轉移,提高產量。

  七、防治病蟲害

  適時播種,合理輪作等農業措施可減輕蟲害。夏大豆播種期,可施用種衣劑或呋喃丹顆粒劑,防治蠐螬等地下害蟲,確保全苗;苗期以防治蚜蟲為主,可選用高度選擇性的農藥品種,每畝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 -20克 ,兌水30 -50千克 噴霧;分枝開花期可噴施1%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釋液防治豆稈黑潛蠅,兼治食葉害蟲;結莢鼓粒期噴施1%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釋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每畝20-40毫升兌水30-50稀釋噴霧,可防治豆莢螟和大豆食心蟲,兼治食葉害蟲。

  防治大豆病害的最有效措施是選用抗病品種,進行合理輪作,採用不帶病的種子。在病害發生嚴重的情況下,也可採用化學防治。防治霜黴病可選用3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或80%乙膦鋁可溼性粉劑500-8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炭疽病和紫斑病等可噴灑1∶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稀釋液。

  八、合理排灌

  夏大豆生長過程中旱澇時有發生。花莢期對水分最為敏感,其次是鼓粒期。自初花期開始至鼓粒中期***約50天左右***是夏大豆需水最多、最關鍵時期。如果依賴自然降水,是難以滿足夏大豆的水分需求和高產要求的。因此,夏大豆要獲得高產必須根據夏大豆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的要求,及時進行排灌。

  九、適時收穫

  適期收穫,不僅可減少損失,增加產量,而且可改善大豆品質。收穫過早,會降低百粒重,或出現青秕粒,影響品質;收穫過晚,易引起炸莢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