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種植新技術是怎麼樣的

  百合花可供觀賞,鱗莖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種植前景。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百合花種植新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百合花種植新技術

  一、精心選種

  選擇色澤鮮豔、抱合緊密、根系健壯、無病蟲、無爛片以及大小適中較一致、淨重為20~25克的種球為宜。

  二、科學選地

  選擇排水性好、地勢高、土質疏鬆肥沃的地塊種植。前作一般應選擇豆科、瓜類等地為好,以減少立枯病菌源。不宜選擇辣椒、茄子等作物為前作的地塊。

  三、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種植前應將園地深翻25釐米以上。一般以優質腐熟的有機肥為主,1畝施腐熟豬牛糞2000~2500千克、磷肥100~150千克、硫酸餌複合肥20千克、均勻撒入田間深翻入土。

  四、適時種植

  所有種球都要進行藥劑消毒,一般消毒方法為:800倍液多菌靈噴霧或500倍液百菌清浸種15分鐘或1:200福爾馬林浸種20分鐘。適宜的種植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空閒地可提早到8月份種植,水田種植最遲為10月底至11月初。一般按行距24~27釐米、株距17~20釐米規格種植,1畝用種量為300~350千克,種植1.2萬~1.5萬株。將整好的地塊做好哇,旺寬1.4~1.5米,睡高20釐米,溝寬30釐米,溝深25釐米,要求哇面平整,中間略高,同時做好四周的排水溝。一般按先確定的規格開好播種溝,然後擺種,再蓋6~9釐米厚的土。

  五、田間管理

  ***一***除草根據天氣、地楠、雜草情況進行多次除草,中耕除草應選擇晴天進行,但不宜過深。

  ***二***適時追肥一般追3次肥。第一次追肥,在齊苗時進行,1畝施腐熟的人畜糞水1000千克,以淋施為主。第二次追肥,在苗高10~20釐米時進行,1畝施硫酸押複合肥50千克,施肥方法為條施。第三次追肥在現蕾時進行,1畝施速效肥20千克,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押溶液。

  ***三***適時處理花蕾一般在花伸長到1~3釐米、花蕾轉色未開時即可摘除。要求每天檢查,及時摘除。

  ***四***常見病蟲害百合主要的病蟲害有病毒病、立枯病、根腐病、擠蠟。

  六、採收與留種

  ***一***採收植株枯萎、鱗莖成熟時即可採收,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初,選擇晴天進行,挖起全株,除去莖秤,剪去基部鬚根。

  ***二***留種田間選擇無病蟲害的植株,收回室內後選擇不受傷的種球。

  七、儲藏方法

  儲藏前先將百合鱗莖在室內攤涼,然後選擇陰涼的房間,地上鋪一層60釐米厚的溫土,將百合根朝上,一個挨一個排放整齊,擺一層百合放一層溼土。

  百合對土壤的要求

  1、百合要求土壤以富含腐殖質,土層深厚疏鬆,能保持適當溼潤又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最好,粘土絕不可以種植百合。

  2、百合喜微酸性土壤,亞洲和麝香百合適宜的土壤ph值為6-7,東方百合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5;百合一般不耐鹽,土壤中氟和氯的含量均要求在50mg/L幾以下,土壤總鹽度不超過1.5ms/cm。

  百合的植被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釐米。鱗莖球形,淡白色,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分為肉質根和纖維狀根兩類。肉質根稱為“下盤根”,多達幾十條,分佈在45-50CM深的土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隔年不枯死。纖維狀根稱“上盤根”,“不定根”,發生較遲,在地上莖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CM以上時開始發生。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佈在土壤表層,有固定和支援地上莖的作用,亦有吸收養分的作用。每年與莖幹同時枯死。有鱗莖和地上莖之分。莖直立,圓柱形,常有紫色斑點,無毛,綠色。有的品種***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莖的腋葉間能產生“珠芽”;有的在莖入土部分,莖節上可長出“籽球”。珠芽和籽球均可用來繁殖。葉片總數可多於100張,互生,無柄,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有些品種的葉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數還會形成小鱗莖,併發育成新個體。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單生於莖頂。蒴果長卵圓形,具鈍稜。種子多數,卵形,扁平。6月上旬現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終花,果期7-10月。

  百合的繁殖方式

  無性繁殖

  生產上主要有鱗片繁殖、籽球繁殖和珠芽繁殖3種。

  鱗片繁殖

  秋季,選健壯無病、肥大的鱗片在1∶500的苯菌靈或克菌丹水溶液中浸30分鐘,取出後陰乾,基部向下,將 1/3~2/3鱗片插入有肥沃砂壤土的苗床中,密度3~4x15釐米,蓋草遮蔭保溼。約20天后,鱗片下端切口處便會形成1~2個小鱗莖。培育2~3年鱗莖可重達50克,每畝約需種鱗片100公斤,能種植大田15畝左右。

  小鱗莖繁殖

  百合老鱗莖的莖軸上能長出多個新生的小鱗莖,收集無病植株上的小鱗莖,消毒後按行株距25釐米×6釐米播種。經一年的培養,一部分可達種球標準***50克***,較小者,繼續培養一年再作種用。

  珠芽繁殖

  珠芽於夏季成熟後採收,收後與溼潤細紗混合,貯藏在陰涼通風處。當年9~10月,在苗床上按12~15釐米行距、深3~4釐米播珠芽,復3釐米細土,蓋草。

  有性繁殖

  秋季將成熟的種籽採下。在苗床內播種,第二年秋季可產生小鱗莖。此法時間長,種性易變,生產上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