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秋馬鈴薯的生育期短,生長的時間不長,一定要選擇適宜秋季種植的早熟、休眠期較短的品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秋播良種

  良種應選用早熟、結薯早、薯塊膨大快、高產抗病、抗退化、休眠期短、品質佳、適宜二季區種植的品種,可選用津引薯8號、種薯3號、荷蘭15等。

  2、選好種薯

  種薯宜選當年新收穫的春薯,並剔除病薯、爛薯和破傷薯。以40—50克的整薯做種最好。因整薯栽種出芽率高,出苗整齊、粗壯,並可有效的防止爛種缺苗。

  3、浸種催芽

  從春季收穫至秋季播種,由於時間短,種薯還未通過休眠期,所以栽培秋馬鈴薯一定要浸種催芽。催芽需用赤黴素5ppm+500倍多菌靈浸種5分鐘,撈出後晾乾表層水,即可進行催芽。催芽時可用溼散沙土***沙土溼度60%***,在通風陰涼處催芽,一般三層薯四層沙,每層沙以不露薯即可,最上面的一層沙以3—4釐米厚為宜。在催芽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沙土溼潤。浸種催芽時需嚴格配製赤黴素濃度,赤黴素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種。

  4、適時播種,提高密度

  秋馬鈴薯產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馬鈴薯生長時間短,所以要適當提前播種,儘量延長其生長時間。秋馬鈴薯適播期為8月中旬,以保證出苗至初霜有60天以上的生長期。播種宜於早晨和下午進行,陰天可全天播種。若遇高溫烈日,播穴應深些,並隨播隨覆土。8月份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所以,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確保順利出苗。

  5、加強田間管理

  5.1科學施肥

  秋馬鈴薯生長前期溫度高,適宜莖葉生長,後期溫度低,晝夜溫差大,利於薯塊膨大,整個生育期一般不會出現徒長現象。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畝施優質商品有機肥150公斤、馬鈴薯配方肥70公斤做底肥。馬鈴薯是忌氯作物,鉀肥應選用硫酸鉀,不要使用氯化鉀,否則影響產量。當馬鈴薯長至20釐米左右時進行追肥,畝追施馬鈴薯配方肥100公斤。

  5.2中耕培土

  幼苗出土後,及時中耕除草,大雨後及時淺耕疏鬆表土。秋馬鈴薯應採取淺培、多培的辦法:第一次在苗高20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二次培土在開花期進行;第三次培土在10月下旬進行,此次培土應厚些,以保護塊莖,防止霜凍。

  5.3及時排灌

  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但不要漫灌;低窪田雨後易積水,要清溝降漬,以利薯塊膨大。

  5.4葉面噴肥

  從展葉時起,每10天噴施1次0.1%硫酸鎂和0.3%硫酸二氫鉀混合液,連續3次,可顯著提高產量。

  6、加強病蟲害防治

  6.1地下害蟲

  在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發生嚴重的地塊,播種時可用50%辛硫磷0.2公斤/畝拌毒土,順溝撒施進行防治。

  6.2晚疫病

  秋季陰雨天較多,易發生晚疫病。防治晚疫病可選用25%瑞毒黴500—8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6.3病毒病

  秋播馬鈴薯苗期易發生病毒病,首先要及時防治蚜蟲,避免傳播病毒,可用10%吡蟲啉或3%啶蟲脒20克/畝對水噴殺;發病後,可用病毒A500倍液進行噴灑。

  ***茶黃蟎

  可用73%克蟎特20ml/畝或20%掃蟎淨25克/畝對水噴霧防治。

  7、適當推遲收穫

  在不影響後茬作物播種的前提下,為有利於延長秋馬鈴薯塊莖膨大期,提高產量,可待地上部莖葉枯死時再收穫;但要防止因過遲收穫而凍傷薯塊。

  秋冬馬鈴薯種植技術要點

  一、種薯選定

  馬鈴薯秋播要選抗逆性強特別是能抗高溫、結薯早的早熟和特早熟品種,如中薯1號、豐收白、中薯3號、克新4號等,它們均可在出苗後60~70天採收。種植品種應選擇大小均勻、芽眼多、未帶病毒其生育期較短的優質脫毒馬鈴薯品種,並對種薯進行裝袋清洗、按芽眼分佈進行切塊,在切塊過程中應隨時用高錳酸鉀稀釋液對刀具進行消毒,並防止種薯交叉感染。

  二、浸種催芽

  為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的出芽率,縮短生長週期,對馬鈴薯種及時放入採用1克赤黴素***920***用10毫升50度以上的白酒溶解兌水150斤藥液中浸種催芽,第一批浸種10分鐘,第二批浸種15分鐘,第三批浸種20分鐘,三次後重新配製920藥液浸新種。

  三、大田種植

  在種植過程中可因地制宜採取雙行起壟淨種或與玉米二套二套種方式進行栽種,底肥儘量採用腐熟農家肥,少用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