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馬鈴薯適應性廣,一般選擇質地疏鬆、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輕壤或沙壤田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選用早熟品種。秋馬鈴薯的生育期短,生長的時間不長,一定要選擇適宜秋季種植的早熟、休眠期較短的品種,如中薯三號、費烏瑞它、東農303、克新四號、早大白、鄭薯六號等早熟品種。

  二、播前浸種催芽。催芽處理,是秋馬鈴薯生產成敗的關鍵。秋播馬鈴薯用種,最好是採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種為好,這樣可以避免播種時遇高溫多雨天氣大薯切塊後消毒不嚴造成大量爛薯。

  催芽方法:一般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黴素溶液,浸種20~30分鐘;切塊催芽用5~10ppm赤黴素***九二0***溶液浸種15分鐘。再用70%的甲基託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對薯塊消毒,晾乾催芽。浸種時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內或網袋中,再放入藥液浸泡即可。浸泡後將種薯撈出放在沙床***床寬100釐米,沙土的厚度為5釐米***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釐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溼潤的沙土5釐米厚左右。待芽長至2釐米左右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后選擇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種。

  注意:浸種催芽時,要嚴格配製赤黴素溶液的濃度。赤黴素溶液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種時間可選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8月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所以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種植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畝用種量150~180公斤,寬行窄株有利於培土,行距40釐米、穴距25釐米,莖芽朝下,蓋土厚度為5釐米左右。待苗高15釐米左右進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晝夜溫差,有利優質高產。

  四、科學配方增施鉀肥。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1000~1500公斤優質有機肥,同時施入馬鈴薯專用複合肥***9:9:7***60~80公斤,或45%硫酸鉀複合肥,開溝條施覆土。特別要注意多施鉀肥,施鉀肥時,以施硫酸鉀為好,切忌施氯化鉀。

  五、加強田間管理。

  1、抗旱排澇。秋馬鈴薯地塊一定要能排能灌,播種後如遇連續高溫、乾旱天氣,可用稻草或麥草等覆蓋畦面,以降低土溫,及時灌水,促進發芽;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避免爛種、爛苗。

  2、適量追肥。出苗後結合中耕鬆土,畝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進幼苗快長;中後期用磷酸二氫鉀加塊根膨大素進行葉面噴施1~2次。

  3、中耕培壠。齊苗後到現蕾封壠前,中耕鬆土2~3次,防除雜草,破板結,培厚壠,為馬鈴薯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疏鬆條件,以利於提高結薯率和薯塊質量。

  六、防治病蟲害。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和蚜蟲。

  晚疫病防治:在秋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內,要防治三次。防治藥劑,以幾種不同藥劑交替使用的防效較好,第一次在馬鈴薯團棵期,用52.2%抑快淨防治,第二次在馬鈴薯初花期用72%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8.75%銀法利進行防治。

  地下害蟲防治:可結合整地,畝用辛硫磷200毫升,拌土撒施防治;蚜蟲可在發生期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馬鈴薯的種植方法要點

  1、選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翻犁碎土,平整後進行栽培。

  2、播種:

  ①選用良種,宜選用高產、優質、抗病性強、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特別要首選脫毒馬鈴薯;

  ②適時播;

  ③種薯處;

  ④播種密度和深度。

  3、田間管理:

  ①中耕培土;

  ②合理追肥;

  ③防治病蟲。

  4、適時收穫:終花後30天左右,當全株三分之二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或黃色時,為適宜收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