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茼蒿如何種植
大葉茼蒿是茼蒿的一個品種,其種植的方法也其它的茼蒿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具體要怎樣種植大葉茼蒿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大葉茼蒿種植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葉茼蒿種植方法
1、整地、做畦、施肥。茼蒿生長期短,應選擇肥沃疏鬆的砂壤土。每667平方米用高品質農家肥2500~4000千克,過磷酸鈣50~10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深翻土壤,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耙平後做畦,畦寬1~1.5米。
2、播種。大葉茼蒿多為直播。條播、撒播均可。為促進出苗,播前可進行浸種催芽處理。方法是將種子放入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控幹,在15~20℃條件下催芽,待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撒播每667平方米播種3~4千克,為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用種量可加大到5千克。條播的,在畦內按15~20釐米的行距開溝,溝深1釐米,澆透水。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約2千克。播種後覆土1釐米厚。早春播種後應加蓋地膜防寒;早秋播種時因氣溫較高,出苗困難,應增加播種量,播種後應遮蔭防高溫、日晒,並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播種後6~7天可出齊苗。
3、田間管理。 ①間苗和除草。當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應及時間苗。撒播的留苗距離為4釐米見方,條播的株距保持3~4釐米。結合間苗除掉田間雜草。育苗移栽時,當苗齡達30天左右即可定植,密度以16釐米×10釐米為宜。 ②肥水管理。田間直播的,間苗後幼苗第二片葉展開時可澆第一次水。育苗移栽的,定植後的2~3天內應每天噴1~2次小水,以後每天早晨或晚上各澆一次小水,直至緩苗。茼蒿在生長期中不能缺水,應保持土壤處於溼潤狀態,但田間不能積水。在早春播種時,幼苗出土後要適當控制水分,防止發生猝倒病。當植株長到10~12釐米時開始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10~20千克,追肥後隨即灌水。
4、採收。大葉茼蒿的採收分一次性採收和分期採收。一次性採收是在播後40~50天,苗高20釐米左右,貼地面割收。分期採收有兩種方法,一是疏間採收,二是保留1~2個側枝割收,每次採收後澆水追肥一次,隔20~30天可再割收一次。每667平方米產1000~1500千克。
5、大葉茼蒿的儲存。最適儲存溫度為0℃,可儲存10~14天,常溫下,儲藏1天,葉片即見萎蔫。相對溼度最好為98%~100%,但不能有凝結水聚於葉上,否則易腐爛,採收後立即預冷相當重要。
茼蒿間苗需注意兩點
正確的間苗時間應該是在茼蒿幼苗長出兩片真葉,且真葉大小為0.5釐米左右的時候。此時期間苗,不僅能儘可能的保證土內有效種子基本出土,減少二次間苗的麻煩。還有利於選留一樣齊的幼苗,利於後期管理,產出優質茼蒿。同時,此時期間苗,苗子大小適中,既不容易遮擋視線,又操作簡便,用手輕輕一提,便可將不需要的幼苗剔除。
其次是間苗時,保留合理的苗間距。茼蒿生產首先要保證足夠的苗間距,才能儘可能讓長出的茼蒿莖稈粗壯,增加單棵重,減少倒伏。但同時也不應過分拉大間距,因為間距太大,容易造成茼蒿苗期倒伏,減少整體效益。
董大哥通過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得出:正確的苗間距應為2-3cm最好。這個距離能在保證單棵重量和質量達到最佳的前提下,使整體效益達到最高,從而實現豐產優質。
茼蒿霜黴病及防治
茼蒿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在植株下部老葉上產生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之後病情逐漸向植株中上部蔓延,後期病斑黃褐色,嚴重時許多病斑連成一片,葉片發黃枯死。溼度大時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黴層。病菌侵染適宜溫度為15-17℃,需要85%以上的相對溼度。秋季晝夜溫差大、結霜時間長,該病易發生,遇多霧、陰雨天氣病情加重。另外,種植過密、群體過大、氮肥施用過多、通風透光不良或排水不良等,也會加重病害發生。
茼蒿霜黴病防治:應採取綜合措施。重病田可與非菊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種植密度要合理,避免過度密植,以利於通風散溼;重施基肥,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不大水漫灌,大雨過後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可選用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普力克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1000倍液,或防毒礬64%惡黴·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保護地栽培的田塊可以用百菌清煙劑薰煙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