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食用菌如何管理
12月至來年2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也是食用菌生產最繁忙的時段,此期大多數栽培品種正在出菇,部分春季出菇型品種正在發菌,還有部分菌種正在製作或發菌中。因此,應做好各食用菌品種的冬季管理,確保冬季生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冬季食用菌的管理方法。
冬季食用菌的管理:床面鬆土除老根
菇房條件好、土層內菌絲生長旺盛的,可以將菇床細土刮開,鬆動粗土,鬆動的面可以大一些;生長一般的,將粗土鬆動一下即可;生長較差,冬季可不鬆土。待來年3~4月份春季出菇前,將粗、細土輕輕鬆動一次。
不過,鬆土不能將大量的白色菌絲剝離。在清除菇床老根和死菇時,要重新把粗、細土鋪平、鋪好。當菌絲已經萌發時,要在菇床上覆蓋一層新的細土,厚2~3釐米。覆土之前,需噴水結合追肥兩三次。
冬季食用菌的管理:防寒防凍
冬季栽培的食用菌菌絲體生長的極限最低溫度都在3-6℃之間,如果遭遇0℃以下氣溫,菇棚***房***只要能提高2-3℃的溫度就可以減少菌絲的凍傷。菇棚***房***保溫、防止菌絲體細胞結冰,避免造成機械損傷是當前食用菌防寒防凍工作的重點。
***1***清除冰雪,開溝排水。及時清除菇棚***房***頂部及周圍蓄積的冰雪,防止菇棚***房***倒塌。在菇棚***房***四周開挖排水溝,保持排水順暢,避免雨水、雪水對菇料的侵襲。
***2***立即停止噴水,儘量保持料面乾爽。因低溫時食用菌菌絲體都進入冬眠狀態,噴水容易死亡。
***3***加強菇棚***房***保溫管理。可以在大棚內扣小拱棚;棚外加蓋薄膜、草簾等覆蓋物等保溫除溼。棚內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圍裙,以減少底部的冷空氣侵襲;堵塞縫隙,儘量減少縫隙散熱;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稈堆成防風障,擋風防寒;減少進出菇房的次數,這樣可使菇棚***房***內比外界的溫度高3-5℃,基本可以保證維持菌絲的活性。
***4***氣溫穩定回升後,及時向料面噴水,恢復日常管理。
冬季食用菌的管理:通風換氣
菇蕾生出後,呼吸旺盛,如果空氣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積過多,就會抑制子實體的形成與生長。通風換氣掌握在氣溫較高的中午前後進行,時間10~20分鐘。進出棚內操作,從棚的南側進出,防止乾冷寒風襲擊。
冬季食用菌的管理:溫度保持
冬季寒冷,只能靠自然氣溫,結合人為地調節提高溫度。
香菇大棚揭去棚上的遮蓋物,菇床上的薄膜除採菇須揭開外,其餘時間都要罩緊;平菇大棚把棚上的遮蓋物攤稀;雙孢菇大棚在棚的外表再覆蓋一層薄膜。白天靠自然陽光的照射及菌絲自身的生物熱量來保持菇棚內的溫度,晚上棚外加蓋遮陽網或草苫防凍防霜。一般採取以上措施後,棚內溫度能提高5℃~10℃,可保證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菇房的室溫最好保持在3度以上,不使室內結冰,以防凍壞菌絲。在天氣暖和的日子,要注意通風,使室內空氣新鮮。通風的方法:中午開啟菇房南窗兩三個小時;如果天暖無風,室外溫度又在8度以上,可將南、北窗都開啟,讓空氣對流;如中午室外溫度低於5度,應暫停通風。
以平菇為例,平菇低於5℃不再生長,即使低溫型菌株如2006、特抗1號等,儘管在4℃左右不至於發生生理性病害,但也需要10℃以上的溫度才能長得好。因此,冬季生產中的升溫與保溼,便成為至關重要的管理任務。一般溫度的提高通過日光增溫、棚內生火爐等方式即可解決。但生火爐增溫時,大多數菇農常怕 “跑了熱氣”而密閉菇棚,結果導致通風嚴重不良,二氧化碳積聚,溼度居高不下,在產生畸形菇的同時,也會引致某些侵染性病害的發生。
生產中常見的茶花菇、柺棍菇、菜花菇等均因此而發生,一些浸染性病害如腐爛病等也與通風不良、溼度過大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決辦法:自然條件下,晴好天氣時,上午10時後開始通風,至14時左右結束。從棚內上方拉一層遮陽網或黑色薄膜,揭開草苫後日晒增溫,令熱量進入而將直射光擋住。
通風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降溫,風量只要不是過大,有時反而對出菇和子實體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條件的可安裝水溫空調,既可有效調溫控溫,又因該裝置可對菇棚吹出迴圈風而使棚內空氣清新,避免了因通風不良發生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