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冬季食用菌的常見問題

  冬季是食用菌的主要出菇季節,管理不善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應採取措施預防。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冬季食用菌常見問題的處理。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不出菇

  主要原因除基料營養不均衡和碳氮比例失調以外,還有菌株的溫型不符合現階段溫度等原因。此外,基料中含有不明物質,尤其是農藥,會抑制菌絲髮生,導致不出菇。處理方法參考上述使用石灰水進行處理。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子實體基部有“菌毛”

  子實體基部有“菌毛”發生,菇品顯得不周正,商品質量低下主要原因是基部有“菌毛”,就是白色的菌絲,有的是因為通氣不良、溼度較高,食用菌長出氣生菌絲;有的是真菌感染,前期表現為菌絲狀,溫度上升後發展為病害,如褐腐病等即為該種表現。

  處理方法:清理料面後噴灑“百病傻”400倍液,降低溼度,觀察1周不再發展即可轉為正常管理。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菇蕾難以分化

  主要問題有二:第一,棚溫偏低,不適合幼蕾發育分化,可以通過提高棚溫解決。第二,藥物影響。有的菇農使用大量農藥拌料,發菌期間也噴灑農藥防止病害發生,結果使得菌袋內廢氣重,甚至抑制菌絲髮生。

  處理方法:將料面破壞後,噴施6%石灰水溶液,每天2次,連噴2~3天,靜養髮菌,再次現蕾時即可正常管理。如果使用的藥物濃度較高,則需採取石灰水浸泡菌袋的辦法予以解決。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幼菇生長速度慢

  主要是棚溫過低,或者所選菌株不適合低溫期栽培。

  處理方法:提高棚溫。

  第一,安裝大棚水溫空調器,溫度可隨意調節,即使選用了中高溫型菌株,也能正常出菇;

  第二,安裝土暖氣,注意煙囪要通暢,並保持足量的進風,以免棚內氧氣不足;

  第三,在棚內頂部設黑色塑料薄膜或高密度遮陽網,捲起草苫,棚內進熱但不進光,採用這種方法雨雪天氣無法增溫。

  有低壓爐的栽培戶,可將“小白龍”在棚內靠牆安放一圈,最後接到鍋爐上,燒開後的蒸汽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塑管,給菇棚加溫,效果很好。如果是中高溫型菌株,又無力升溫,則可降溫、降溼,待氣溫回升時再行出菇。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氣生菌絲旺盛

  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調、氮素過多。

  處理方法:對料面噴灑濃度為5%的石灰水,或者用石灰水浸泡菌袋,分解氮素,使之儘快達到可同化的水平,同時加強通風,使氣生菌絲儘快倒伏,紐結現蕾。以後注意調配基料營養,使之全面均衡,尤其要加入三維精素。另外,碳氮比失調還會造成厚菌皮。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菌蓋毛刺

  菌蓋毛刺即菌蓋上出現一些疙疙瘩瘩的菌肉組織,很是影響菇品質量,主要原因是棚溫低,或菌株不是真正的低溫型,如2006等菌株,即使0℃以下也不會發生毛刺等畸形菇,這才是真正的低溫菌株。

  處理方法:增溫保溫。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菜花疙瘩、粗菌柄

  前者是菇蕾不分化,後者是菌蓋組織不分化,原因是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不足所致。

  處理方法:強化通風。

  冬季食用菌問題的處理:菌蓋上翹喇叭

  原因有藥物作用、通氣不良、菌株種性退化或菌株的溫型與該時段條件不符合。

  處理方法:應在晴好天氣的中午時段進行通風;種性退化則無法可治,菌株溫型不適合該季節,可採取升高棚溫的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