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的製作是我們最為常見的課外綜合實踐活動,手抄報的取材方便,製作原理簡單,宣傳效果好,所以,很多教師經常佈置學生一些手抄報製作的課外實踐活動,而手抄報的質量將對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提供了較大幫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成語故事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于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于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汙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古人穿的衣服,沒有有口袋。平民百姓的衣襟向右掩,在腰間束帶,隋身攜帶的散碎東西可揣在懷裡。官員則穿長衫,袖子特別寬大,便於放些銀兩、詩詞文章等。古代的貪官汙吏卻是把受賄的錢財放進自己的衣袖裡。倘若官吏廉潔,沒有貪贓枉法受賄,衣袖當然是空的,只有“清風”,所以“兩袖清風”就成為表官員廉潔的借用語了。

  圖一

  圖二

  圖三

  2:李白的古詩

  1、《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2、《送友人下蜀》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3、《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4、《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