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美的解釋

  中華茶道美學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屬於中國古典美學中的一部分,具有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徵,同時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自然之美

  自然觀念是道家學說的精髓,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平淡中有不平淡,素樸中有真美在。茶道在美學方面追求自然之美,非完善之美,協調之美和瞬間之美。

  中華茶道的自然之美,賦予了中華茶道美學以無限的生命力及其藝術魅力。

  ***二***淡泊之美

  “淡泊”意指閒適、恬淡,不追名逐利,象和風微拂,山泉清音,雋永超逸,悠然自遠。文人們在飲茶過程當中,自然要把超逸的淡泊境界,作為他們在藝術審美上的一種追求。

  因此這種清淡之風和尚茶之風,深刻影響著中華茶道的發展,也成為中華茶道美學的一部分。

  ***三***簡約之美

  簡者,簡易也。約者,儉約也。我國古代的茶道,歷來奉行尚“簡”、尚“儉”的雅俗共賞之茶風,呈現出不失雅俗共賞的簡約之美。沒有繁難的操作程式,沒有繁褥的禮儀排場。

  我國茶人們深知品茶之道,最忌繁難。就是說,茶尚簡樸,茶尚平易,愈是簡樸平易之茶,則愈堪啜得茶湯的本味。茶尚儉約,茶尚淡泊。愈是儉約淡泊之茶,則愈堪悟得人生的真諦。

  ***四***虛靜之美

  中華茶道美學中的虛靜之說,不僅是指心靈世界的虛靜,也包括外界環境的寧靜。虛靜對於日常品茗審美而言,是指需仔細品味,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獲得審美感悟。

  在品茗審美之前,需把心靈空間的擠軋之物、堆壘之物,儘量排解開去,靜下神來,定下心來,開始走進品茗審美的境界,靜靜領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種種美感,以及賞鑑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擇器之美、擇水之美、擇侶之美、擇境之美。

  唯有進入虛靜,心靈世界才得以安寧下來,由茶悟而昇華,從而達到一種最高精神境界和藝術境界。

  ***五***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是指含而不露,耐人尋味。晚唐之際,司空圖在《詩品》中提出了“含蓄”的美學範疇,並用“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來形容詩歌的美學特徵。對茶道而言,“含蓄之美”特別講究此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日本茶道之美的介紹

  缺陷之美

  日本茶道追求精神上的“一心”,卻倡導面對現實生活的不完美,欣賞缺陷。日本茶道認為,缺陷的美,是一種奇數單一的美。就如中國書法中的行草,行雲流水間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獨自擁有一種看似不整齊規範的奇美。

  簡素之美

  簡潔樸素單純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屬性。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禪宗的“無”,所以,茶道的簡素,就是“無”的表現之一。

  枯槁之美

  毫無感覺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歷經歲月滄桑的變遷,不論怎樣的蒼老,其中都有著無覺的靜默之美。在茶室中,常常見到掛軸中的書法或畫,墨跡淡薄難辨,或者老舊斑剝的茶盒等,有種枯槁之狀,令人感悟一種枯中沉澱的力量,外表不再強大,內在卻雄氣的陽剛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

  無心,無念,無意識。不論是茶師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視深禮一敬時,彼此流露出來的平常心態,為自然之美。古來日本茶道文化中,視人為做作的行為不美。所以,從茶見到茶人的行為,皆追求自然狀態。茶碗不需名匠之作,不需華麗釉彩。最好的茶碗就是自然燒製的粗陶。

  幽玄之美

  日本茶道提倡的幽玄之美,是一種無限深幽之處的無限意境之美。在幽暗茶室中,簡單的眼神和無言的會意,有種心領神會的幽深玄美。這種東方的含蓄之美,在茶道文化中達到極致。留白處的空闊意境,是一種自覺自悟的韶美,是一種非日常耀眼明燦的幽深玄闊之美。

  脫俗之美

  踏入茶庭,走過碎石板路,進入茶室入座,這一過程,是一種短暫地脫離紅塵俗世的忘我之境。放下塵念,遠離喧鬧,進入神清心寧的境地,這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一種忘我脫俗之美。利休大師倡導的“心中一尺自悟”,便是對脫俗最練達的詮釋。不論是茶師還是茶客,茶前茶後的交流,大多是輕語溫句的情趣之事。脫俗,便是俗人在此一時,求得此一刻的清淨俗念之願。

  靜寂之美

  沉穩、安靜、平和,內省內悟,也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元素之一。茶道的開始和結束,時常都是在一種無言的靜寂中展落。從茶師到茶客到茶具到掛軸到插花,均以靜為旨,以求得悟淡中感知雅美,靜中品味動美。

  日本茶道,更注重場所、形式、流程等細節,更形成了眾多的流派,這源於中國的才茶道文化,卻更趨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