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國內發展歷史外研究現狀
對中國茶文化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是當前實現中國茶文化研究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國內外研究現狀,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國內外研究現狀
茶葉從中國走向世界,早已成為世界飲料市場三大品種之一。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綠茶、紅茶等六大茶類,二十個產茶省,八千萬茶農,是名副其實的產茶大國。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中國茶葉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幅度較快,令人鼓舞。茶葉市場很大,但目前,我國茶產業的基本現狀是品牌缺乏。隨著以品牌消費為特徵的新消費習慣的逐漸形成,茶業品牌化正當其時,這不僅是業界也是社會對茶葉企業的一種要求。快速打造具有較高品牌價值和強大影響力的茶葉品牌,成為我國茶葉企業共同的心聲與願望。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健康發展,2014年全國茶葉總產量達189萬噸,同比增長6.5%,其中黑茶更以同比16%的速度增長,致使全國茶葉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從各類商品的銷售渠道上來看,目前電商可以說做得風生水起。王慶表示,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產品銷售平臺和渠道模式,目前在茶行業整體規模還不大,尚未發展成為大部分企業銷售的主要支點。去年茶葉電商的銷售額接近85億元,根據目前的增長勢頭推算,到2014年底,茶葉電子商務總產值預計為100億元。
中國調研報告網釋出的2016-2022年中國茶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未來中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因為國內外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從國內來看,喝茶已成為多數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茶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飲品和精神飲品,而且,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和追求。從國際需求來看,中國茶出口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另外中國茶產業已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與扶持,也得到投資者的關注,茶產業開始走向規模化、現代化、正規化,未來增長潛力很大。
茶文化的形成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任何國家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都不能否認中國是茶道宗主國的地位,否則違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縷微弱的資訊卻值得注意:“茶”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藥”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從發現了茶的其他價值後才有了獨立的名字“茶”。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後於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 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誌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幹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 的年產 7500T 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 1983年湖北成立 " 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 " 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 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列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猜你感興趣:
1.茶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2.茶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3.茶文化的發展現狀有什麼
4.茶文化發展趨勢
5.茶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