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茶文化的歷史

  中國有幾千年飲茶史,底蘊深厚,長盛不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上古時代,茶最早以為藥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茶葉已作為飲料飲用。

  二、漢代

  沒有太多史料記載,但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約》中有:“武陽買茶,楊氏擔荷”“烹茶淨具,已而蓋藏”,反映了當時煮茶、買茶的情景。

  三、三國時期

  張揖《廣雅》說:當時飲茶方法是“煮“是將“採葉作餅”的餅茶,烤炙之後搗成粉末,摻和蔥、姜、橘子等調料,再放到鍋裡烹煮。煮出的茶成粥狀,飲時連佐料一起喝下。明確指出茶葉是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的。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唐代。

  四、唐代

  唐朝人喝茶全是煮:

  先用茶碾子把茶磚碾碎,碾成粉面狀的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把茶末投放到滾水裡,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最後喝那一鍋茶湯。

  唐朝,上流社會鄙視拒絕瓷器,喝茶用銅碗、銀碗或者金碗,甚至用鐵碗。

  五、宋代

  宋朝人喝茶,比唐朝有所改進,他們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幾個碗裡,衝入滾水,一邊衝一邊快速攪動,讓茶末跟滾水充分混合,這叫“點茶”。

  點好的茶湯上面還會泛出一層乳白色的泡沫,好像卡布奇諾咖啡。宋代是極其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流行一種“鬥茶”的生活情趣,鬥茶包括:鬥茶品、行茶令、茶百戲。

  宋人認為金屬茶碗有腥味兒,影響茶湯的口感和成色,只有瓷碗才是壓倒一切的理想茶具。

  鬥茶喜用白茶,為黑白分明,宋人愛用建窯小黑碗,胎厚、古樸,看似笨重,但耐高溫,導熱慢,適合點茶。“盞以青綠為貴,兔毫為上”鬥茶和質樸的茶具令宋代茶文化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層面。

  六、元代

  元代喝茶風尚不是很濃,基本沿襲宋代的舊俗,對喝酒倒是十分熱衷。

  七、明代

  茶事發展到明代則達到了一個高峰。煮茶保留了藥用的遺風,但損害了茶的本色清香,明代開始採用嫩葉沖泡的方式。據說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 九月,朱元璋認為龍團茶做法是浪費百姓的勞力,下令停止龍團製作,直接進獻芽茶,史稱“罷團興散”。由此看來,洪武二十年是中國飲茶史的一個轉折點,意義重大。

  八、清代

  清代茶反而退回到初始的功用層面上。掀開蓋得見顏色,還要講究個釅。這就像現在還有很多北京人喜歡以茶解酒,茶不釅當然影響“功效了”。

  到了清代,工夫茶泡法普遍流行,清代俞蛟《夢廠雜著.工夫茶》指出:“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緻”。俞說可謂一語中的。潮州工夫茶藝程式最具代表性,一直沿用至今。

  漫談中國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利用茶葉和栽培茶樹的國家。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利用,大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於野生採集活動之中的。古史傳說中認為“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理由是,“若非玲瓏玉體,嘗藥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說“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兩說雖均不能盡信,但一靈縷微弱的資訊卻值得注意:“荼”在長久的食用過程中,人們越來注重它的某些療病的“藥”用之性。這反映的是一種洪荒時代的傳佚之事。

  依照《詩經》等有關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藥用功能是不難為人們所發現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還必須有某種特別的的因素,即人們實際生活中的某種特定需要。巴蜀地區,向為疾疫多發的“煙瘴”之地。“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清·周藹聯《竺國遊記》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飲食偏辛辣,積習數千年,至今依然。正是這種地域自然條件和由此決定的人們的飲食習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氣,解熱毒。久服成習,藥用之旨逐漸隱沒,茶於是成了一種日常飲料。秦人入巴蜀時,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作為日常飲料的飲茶習俗。

  茶由藥用轉化為習常飲料,嚴格意義的“茶”便隨之產生了,其典型標誌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注《爾雅·釋木》“檟”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見,漢時“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並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直到中唐以後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後於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中國從何時開始飲茶,眾說不一,西漢時已有飲茶之事的正式文獻記載,飲茶的起始時間當比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