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如何繁殖

  茄子的繁殖是茄子生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茄子的繁殖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茄子的種子處理

  將種子置於55-60℃溫水中。不斷攪拌至水溫30℃,然後浸泡2小時。取出種子稍加風乾,置於200毫克/公斤赤黴素溶液中浸泡24小時後催芽。

  播種廂面做成1米寬,兩邊有沿的平整、細碎廂面。播種前澆足底水,水滲後將消毒和浸種催芽的種子拌沙撒播。然後覆土1釐米厚。乾旱年份,出苗前若床土過於乾旱,可澆水1-2次,保持床土溼潤,以促進迅速出苗。

  出齊苗後,要及時間苗,淘汰過密和病弱苗小苗。兩片真葉期前後即可分苗,使苗距加寬到8-12釐米左右,可以選用9×9釐米的營養杯,以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

  茄子的嫁接繁殖

  劈接***切接***法:待砧木苗長到5-6片葉時嫁接。挖出幼苗後,將砧木保留2片真葉,用刀片橫切砧木莖,去掉上部,再從莖中央下劈1.0-1.5釐米,拔出接穗苗,保留2-3片真葉削成1-1.5釐米長的楔形削麵,削麵長短與介面長短相等,削麵要求平滑,然後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介面,一定要使砧木和接穗一邊形成層互相對準,最後用嫁接夾固定。

  斜切接法:砧木苗長到5-6片真葉時進行。將砧木保留2片真葉,用刀片向斜上方斜削,形成30度左右斜面,斜面長約1-5釐米,拔出接穗,保留2-3片真葉,用刀片削成與砧木相反的斜面,兩斜面貼合後用夾子固定。

  嫁接苗管理

  嫁接後植入小拱棚,從嫁接苗底部充分澆水,蓋嚴小拱棚,前3天不通風,不見光,保持棚內溼度85%,白天氣溫25-26℃,夜間20-22℃。為了防止陽光直射,用草簾或紙被遮光。第四天早晚見短時間弱光。慢慢從兩邊通風,每天噴霧1-2次,不可對嫁接苗直接噴水。此後逐漸增加見光量和通風量。10天后基本完全癒合,轉入正常管理,成活後去掉夾子,及時削除砧木萌發的側芽。嫁接後15-20天就可以定植。定植前3-4天噴肥打藥。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0.3%尿素溶液。噴藥用2000倍殺滅菊酯或1000倍克蟎特混合600倍百菌清。

  為了提高茄子抗病性,常利用託魯巴姆等砧木進行嫁接。

  ⑴苗床準備

  床土配製方法是將田園土、腐熟的馬糞和大糞幹過篩,按5:4:1比例配成營養土。或園土、蛭石粉、大糞幹過篩後按6:2:1配製而成,不可用雞糞配製營養土。

  床土消毒:每15公斤土與70%的五氯硝基苯、80%代森鋅***或80%的福美雙***各5克與床土混合拌勻,用地膜蓋嚴,消毒3天。

  準備苗床:每畝播種量接穗40-50克,砧木20-30克***託魯巴姆8-10克***,準備種子,苗床面積按每平方米播種25-30克種子計算。在床面鋪9-10釐米厚營養土,整平,澆足底水,覆蓋地膜保溼等待播種。

  ⑵種子處理

  選擇晴天,室外晒種6-8小時,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半小時,或用0.1%多菌靈浸種1小時,澇出後用清水漂洗乾淨,再用30℃溫水浸泡。託魯巴姆很難發芽,用100ppm的催芽劑浸種24小時,清洗後再催芽。

  ⑶浸種催芽

  用55℃溫水中浸種15分鐘,再用30℃清水浸泡8小時,洗淨種皮上的粘液,用乾淨紗布包好開始催芽,採用變溫管理,每天25-30℃控制16-18小時,16-20℃控制6-8小時,早晚用溫水淘洗一次,6-8天后發芽。

  ⑷播種

  選用CPR、赤茄、茄砧1號較接穗提前7-10天播種,茄砧3、4、5號可與茄子同期播種,選用託魯巴姆作砧木時,則提前25-30天播種,高溫季節可適當縮短接穗、砧木播期差距。

  待80%種子芽子長到1-2毫米時播種,將芽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也可與細砂拌均播種***,播後立即覆蓋1釐米營養土,然後再蓋上地膜保溫保溼,夜間加蓋小拱棚保溫。

  ⑸出苗至分苗期管理

  播後白天氣溫28-30℃,夜間不低於20℃,保持土溫在20℃以上,幼苗出土後撒去地膜。7-8天齊苗後白天氣溫控制在20-25℃。出土後撤一次幹營養土,待子葉展開後再撤一次,每次厚度為2-3毫米。

  ⑹分苗

  分苗苗床準備同前。分苗在兩片真葉時進行,每畝需35-40平方米,接穗苗可移植在床苗上,按8×8釐米株行距開溝移栽,採用水穩苗法,水滲後合攏,也可移入營養缽。分苗後白天保持20-30℃,夜間保持18-15℃,移植後不宜大水澆灌,宜噴灑,選晴天上午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