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介紹

  日本茶道文化是在我國茶文化為基礎而產生與發展起來的結合了哲學、宗教、文學、倫理、道德以及建築等的一門綜合性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日本茶道可以說是一種室內傳統藝術,是在與人們日常生活全面隔絕的一種特殊場所之中和特定時間之中所開展的一種藝術性儀式,一定要通過十分複雜而且繁瑣的手段,運用特定方法才能完成。除應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還十分注重於人和人相互間的聯絡。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並非個人之茶,而是為集體所共有之茶。茶道的中心為茶的聚會。全部參加茶會的人士均可通過茶會來脫離現實社會之中的各類制約,讓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內心深處更加和諧。

  日本茶道涵蓋了精神主義,也就是注重清、靜、和、寂。在茶道歷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為了求心之道而耗費了大量時間。茶道就是建立於與世隔絕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視為自身的奮鬥目標,也就是求道性。當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備了遊樂方面的性質,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為娛樂目的而加入到茶道儀式之中的。事實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間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時並存在茶道當中。茶會可以說是茶道之中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通常說來,一定要具有三個條件,茶會才能夠舉行。茶會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聚會,通過茶會來獲得心境上的溝通。其次,茶會注重於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間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學搭配,讓自身處於輕鬆和諧的茶室空間當中。最後,茶道的禮法包括主人接客過程中嫻熟的動作等,都會讓茶會的興趣能夠達到新的高潮。依據茶道之規矩,一定要在吃過飯之後才能夠喝濃茶,如此一來茶會變得更為美味。在正式茶會喝濃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頓被稱為懷石餐的簡單飯菜。

  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

  在14世紀,武士、大名和茶人都以擁有華貴的唐物為榮,對國產之物不屑一顧。而日本著名禪師一休宗規大師***既一休的原形***的高足村田珠光,主張唐物與和物兩者統一,力圖創造本土的茶風。

  珠光在與日本連歌師的交往中,感受到連歌中的“冷枯”之美,並將之引入到茶道的追求中。珠光的再傳弟子武野紹歐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更為簡淡的“佗茶”。此後,紹歐的高足千利休再集二人之長,成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

  15世紀時,村田珠光首創了“四鋪半草菴茶”,他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他認為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清心是“禪道”的中心。他將茶道從單純的“享受”轉化為“節慾”,體現了修身養性的禪道核心。

  而將日本的茶道真正推向平民化的卻是茶聖千利休。他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

  和

  表示恭和、謙讓、和諧之意,期望人人都能以情為重,以和為貴,這是人類理想的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

  敬

  表示以禮相待,以茶致意,意味著對賓客的敬意,對長輩的尊重,對同輩及小輩的親情。

  清

  指環境的清雅幽靜,也指心境的安寧平靜,意味著在美好的環境中,嫩綠的香茗與心神的綠洲相互映襯,使之環境宜人,身心泰然。

  寂

  這是茶道美學的最高境界,在“和、敬、清”的基礎上,飲茶者寂然入靜,進入凝神沉思,知己去欲,心無雜念,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