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茶道文化的歷史

  日本茶文化在汲取中國茶文化精髓的同時充分融合自身民族特點,在與中國茶文化的交流中不斷髮展並走向成熟,最終形成其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體系。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鎌倉時代***1185-1333年***,日本再次從中國宋朝汲取飲茶方法,以茶為藥,飲茶活動開始以寺院為中心,並逐漸由寺院普及到民間。日本天台宗僧人榮西在這一時期的中日茶文化傳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不僅將大量茶種帶回日本,還完成了日本的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榮西將佛教教義、中國哲學和宋代茶道相融合,把飲茶提到養生的高度,稱茶為“末代養生之仙藥、人倫延齡之妙術也”。這部書中介紹了茶樹的栽培方法、製茶工藝以及新興的抹茶衝飲法,它的問世是日本早期茶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極大地促進了日本飲茶之風的再度興盛,並加固了茶在當時醫療技術還很不發達的日本作為藥物的崇高地位。

  室町時代***1333-1568年***前期,受中國影響,豪華的“鬥茶”開始在日本新興的武士階層、官員和富人中流行起來,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相比於中國宋代,日本的“鬥茶”更為娛樂化、複雜化和系統化,而作為財富和權力象徵的鬥茶獎品更是將茶會變為一種彰顯權貴的大聚會。日本的“鬥茶”在經歷了形成期、鼎盛期之後一步步走向高階化,為此後“東山文化”書院茶的誕生準備了條件。室町幕府的八代將軍足利義政***1436-1490年***,命其侍從能阿彌***1397-1471年***創立起在書院建築裡進行的“書院茶”——這是一種氣氛嚴肅的貴族茶儀,一掃前期鬥茶的雜亂、拜物風氣,為後來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隨後被譽為日本現代茶道奠基人的村田珠光***1423-1502年***登上了日本茶文化的歷史舞臺,他於茶中注入禪的精神,創立了樸素的草菴茶風,將日本的飲茶活動真正上升到了“文化”地位,形成了日本現在茶道的精神宗旨和形式雛形。而村田珠光的再傳弟子武野紹鷗***1502-1555年***全面改進和發展了珠光流茶道,並將引入和歌,更是促進了茶道的進一步民族化和本土化,真正賦予了其獨具一格的日本風範。

  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年***時,以村田珠光為鼻祖、武野紹鷗為中興的日本茶文化,經千利休***1522-1591年***的發展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階段。千利休總結了書院茶和草菴茶文化,刪去其中的繁文縟節,使茶文化更加深化,並完全消除了茶道的娛樂性,將茶道的藝術境界帶到了積極且具有藝術創造性的方向。千利休是日本茶道史上最具權威的集大成者,由他改革的茶道開始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文化體系,其創立的千家流茶道直到今天仍是日本茶道的主流與代表。

  江戶時代***1603-1867年***時日本茶文化繼續繁榮發展,日本在吸收中國茶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結合本土特點,最終將飲茶發展為一種較為講究的文化修養,並將其提升到了一種藝術水平,並進而發展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茶道藝術。這一時期茶道已普及到日本社會的各個階層,飲茶、品茶文化也出現了不同特點,形成了百花爭鳴的局面。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的茶藝流程

  舉行茶會的地方叫做茶室。日本的茶室,茶室的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小的僅有不到兩張榻榻米那麼小,大的則會有八張榻榻米以上那麼大。茶道中, 把大小為四張半榻榻米的茶室視為基準茶室。日本茶室大多有四疊半“榻榻米”方塊大小,方便主人和客人傾心交談。茶室分為客﹑爐踏﹑點前床間等專門區域。茶室內放有地爐﹑壁龕和各式木窗,室內右側設定“水屋”,用來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在茶室中有很多裝飾物,多掛有中國和日本的禪僧所做的書畫,另外也有名人親筆所做的優美的和歌書畫等。在陶器和竹製的花瓶中插有根據不同時節從野外採來的各種花卉和野草。茶室內的書畫飾物和各種插花,根據時節的不同來調整佈置,達到和季節時令相配。在茶室的***有水缸,客人用水瓢洗手、漱口後,才能從一扇獨特的小口進入茶室。

  在茶室飲茶中,作為一種禮儀,忌談政治和色情的話題。一踏入茶室,人們就遠離凡俗的世界,身心清淡,進入了一種別樣的精神世界。在茶室中主人和客人一邊品茶吃點心,一邊進行融洽的對話,進行心靈相通。此外還有被稱作“露地”的茶亭。“露地”是佛教用語,代表脫離於三界之外的沒有煩惱苦難、清淨無物的境界。千利休認為,茶庭是用來表示“清淨無垢的佛教世界”的,所以用佛教用語“露地”來稱謂茶庭,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在茶道中,“露地”大多會被設定成一個花草樹木水石相間的近似天然的山野空間。進入“露地”,可以沿著點綴于山野林間曲幽的飛石小徑,悠閒漫步於芳草中,聞天籟,賞朝夕雨露風霜,觀四季雪月飛花。“露地”不僅是為了供行人欣賞,所構築的是一個“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的淨土,目的在於讓茶者淨心怡神。所以,千利休說:“在露地曹庵中,拂去浮生俗塵,主客坦誠相見,拋卻所有規矩尺寸格式等,焚火、燒水、吃茶,莫問他事,此乃佛心之顯露也。”

  客人依次進入茶室,主客相互鞠躬致禮,主客相向而座,當主人去準備品茶道具煮茶的時候,客人可以欣賞茶室內佈置的書畫,插花等裝飾,也可在庭院中散步。主人一般在敬茶前,為避免空肚喝茶傷胃要先品嚐一下甜點心,而且抹茶會比較苦,所以先品嚐一下點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澀。敬茶時,主人用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邊﹐跪地後舉起茶碗,恭送至正客前。待正客飲茶後,餘下賓客才能一一依次傳飲。飲時可每人一口輪流品飲,也可各人飲一碗,喝完後將茶碗遞迴給主人。主人隨後可從裡側門內退出,煮茶,或讓客人自由交談。

  淺談日本茶道文化的意義

  茶道作為日本的傳統藝術文化,一直在不斷相互吸收學習中發展。中日間的茶文化交流頻繁,雙方互相派遣學習交流。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帶領日本茶道代表團到中國訪問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帶領日本茶道代表團到中國訪問。千宗室以論文《<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獲南開大學哲學博士。日本茶道丹月流家元丹下明月多次到中國訪問並表演。北京大學的滕軍博士在日本專習茶道並獲博士學位,出版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一書。源於中國茶文化的日本茶道,不斷吸收、發展、最終形成了集哲學、文化、宗教為一身,涉及到陶瓷、雕刻、書法、繪畫、建築等諸多領域的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集中表徵,日本茶道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