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茶的鑑別方法

  觀音茶可以用於暑熱眩暈;胃氣不和;飲食停滯;月經不調;帶下不止。是很多人喜愛的茶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觀音茶鑑別一:觀察觀音茶的外形

  觀形,主要是觀察觀音茶的外形、色澤、勻淨度和聞茶米的香氣。

  1、優質的觀音茶外形肥狀、重實、色澤砂綠,乾的觀音茶香氣清純。

  2、觀音茶條捲曲、結實、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表略帶白霜狀。

  觀音茶鑑別二:聽觀音茶的聲

  上等的觀音茶茶葉緊結,葉子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的聲音,聲音清脆者說明是上等的觀音茶,聲啞者次之。

  觀音茶鑑別三:觀察觀音茶的湯色

  1、首先是觀察觀音茶茶湯的顏色深淺、明暗、清濁等。

  2、觀音茶的湯色金黃,濃豔清澈,說明是優質的觀音茶。

  3、葉背外曲,具有綢面光澤,是觀音茶的茶葉特徵之一。

  觀音茶的內容

  【藥名】觀音茶

  【功效】清暑;和胃;調經;止帶

  【科屬分類】薔薇科

  【主治】暑熱眩暈;胃氣不和;飲食停滯;月經不調;帶下不止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3400m的乾旱山坡、溝谷、岩石坡、灌叢及雜木林中。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葉,晒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湖北、四川、雲南等地。

  【動植物形態】白毛銀露梅,灌木,高0.3-2m。樹生縱向剝落。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通常具小葉2對,偶為3小葉,上面1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軸匯合;葉柄被疏柔毛;托葉膜質,被毛或幾無毛;小葉片橢圓形、倒久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5-1.2cm,寬0.4-0.8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圓殂,全緣,兩面綠色,上面或多或少伏生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或絹毛。花兩性;頂生單花或數花;花梗細長,被疏柔毛;花直徑1.5-2.5cm,萼片5,卵形;副萼片5,披針形、卵形,先端圓鈍;花柱近基生。瘦果,表面被毛。花、果期5-9月。

  【功效分類】清暑藥;和胃藥;調經藥;止帶藥

  【性味】味微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白毛銀露梅的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出處】《中華本草》